随着互联网渠道快速发展、无接触服务兴起,银行物理网点的主渠道地位被削减,关停撤销数量逐渐增多。5月7日,银保监系统一连批复了5家支行和分理处的终止营业申请,且今年以来已有超过800家银行网点关门谢客。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网点关停的背后,高运营成本和离柜业务率走高是主要原因。今年疫情的袭来,又为银行加码线上布局提供了契机,物理网点的改造转型更为迫切。
银行网点“关停潮”
5月7日选择关停的支行和分理处包括工商银行威海文化东路支行、中国银行威海新威路支行、农业银行平原商业街分理处、民生银行邯郸观澜城社区支行和民生银行邯郸蓝天金地社区支行。目前,5家网点的终止营业申请已获得当地银保监分局的批准。
而据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的数据,今年1月1日-5月4日,退出的支行达到683家之多,退出的分理处为118家,合计共有至少801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相较于2019年同期732家退出机构,2020年银行网点关停速度有所增加。
从上述终止营业的银行类型来看,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城商行和农商行也都有涉及。根据批复文件,终止营业后,银行网点要及时拆除相应标识及标牌,不得对外再办理任何金融业务。各家网点要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也有部分银行网点分代理处明确表示将并入其他网点。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主任孙扬表示,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数达到22.8万个,各家银行会根据业务量、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等情况,进行网点动态调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银行网点的“关停潮”数据受到包商银行重组改制的影响。数据显示,4月以来共有413家银行网点退出,4月29日-30日两天时间退出的机构高达247家,其中,有213家退出机构是包商银行在北京、四川、宁波、包头等地的支行网点。若剔除包商银行相关支行受改革重组影响外,今年网点退出营业的速度实际上稍有减缓。
离柜率攀升成主因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消费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办理金融业务,到网点的频率越来越低,柜台业务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银行关停或者整合部分网点,有助于整体结构优化。
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离柜率达到89.77%,相较2018年的88.67%提高1.1个百分点,而九年前的离柜率数据仅在45%左右。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更是在90%以上,部分银行已超过95%。
离柜业务率的不断走高,最直观的表现是电子银行收入增长迅猛。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手机银行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又促使银行加快转变经营模式,不断加码线上业务布局,相关业务尤其是零售业务的主阵地逐步从物理网点转向手机银行App端。
“离柜率是反映银行数字化水平的一个显性指标”,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从目前看,不少银行的业务离柜率已经超过90%,银行在不断推进零售网点转型,减少低效网点,提升网点产能,实现网点智能化,加大电子渠道的建设和体验。
经营成本也是银行关停网点的一大考虑因素。邮政储蓄银行高级经济师卜振兴认为,网点运营带来的房租、人工等运营费用较高,使得部分网点收入难以覆盖成本。同时,受疫情冲击,物理网点的地位更加受到弱化。
“刚需”网点待改造升级
虽然线上渠道以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受到更多人青睐,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业务的办理仍离不开网点柜台,不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仍选择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未来如何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黏性为各家银行网点转型的关键。
在卜振兴看来,未来商业银行的网点转型出路包括四方面:智能化,各种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通过各种金融科技替代人工;体验化,网点更多的成为客户体验金融服务的地方,类似于各类手机专卖店,给客户接触新业务提供了体验的机会;社区化,会成为商业银行接触客户的一个触点,因此会变得更加贴近社区、贴近客户;出于成本考虑,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要突出特色。
随着用户行为习惯的变化,银行网点转型时也要适当融入生活场景,改变过去只能办理银行业务的单一属性。孙扬表示,商业银行未来要提供更多的综合生活服务,增加网点对于用户的黏性。其次是网点的设置要离用户的生活范围更近,离用户的生活社区、消费场所更近,要加强建设社区支行、场景银行。同时,银行网点还要再结合生活服务、政务服务,升级相关设备,让自助设备也能够办理生活服务、政务服务,方便百姓。
记者 孟凡霞 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