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自6月18日开始陆续发行,与此同时,特别国债申报也下达各省。特别国债如何拉动经济、改善民生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据第一财经周日报道,该报获得的某省抗疫特别国债申报通知显示,申报项目分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抗疫相关支出两大类。其中,用于基建项目的额度是7000亿元,需要有收益保障,这笔资金允许做项目资本金;用于抗疫相关支出的额度是3000亿元。
据分析师估算,从用于基建项目的7000亿元额度来看,特别国债可拉动1万亿至3.5万亿元的基建投资,具体金额取决于用做项目资本金的比例。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界面新闻表示,如果按照最低20%的资本金比例计算,且全部7000亿元特别国债全部用作资本金,那么最多可以带动3.5万亿基建投资。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调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如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公路、铁路、城建、物流、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下调幅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
伍超明进一步指出,5月份,基建投资单月增速已经突破10%,预计今年余下月份的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年有望达到15%-20%,个别月份增速甚至可以突破20%。
“在前期政策和资金陆续落地实施后,年内基建投资增速大概率会呈加速提高走势,形成基建引领、房地产投资相随、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格局。”他说。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顾洋恺对界面新闻表示,当前制约基建增速的一个因素在于地方政府缺乏项目资本金,没有项目资本金就不能加杠杆(比如银行借贷)。
“从理论上说,7000亿特别国债理论上最大可带动3.5万亿元的基建投资。但实际上,由于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约束,预计很难完全满足基建信贷的要求,且随着城投债发行成本上升和控杠杆要求,地方政府加杠杆受限,所以带动基建投资应该在2万亿元左右。”他说。
国盛证券研究所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业伟更为谨慎。他对界面新闻指出,从今年前5个月专项债来看,用作资本金的比例并不高,项目也不多。假设7000亿元中有一成左右被用作资本金,再按照最低20%的资本金比例估算,7000亿元资金可撬动1万亿元左右的基建投资,拉高基建投资增速约6个百分点左右。
界面商学院发布的《拆解地方专项债:“秘密武器”威力到底有多大?》报告显示,今年1-4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共对应6357个项目,其中,地方债作资本金的项目比重仅为1.3%。从规模来看,被用作资本金的地方专项债规模为667.5亿元,在新增地方专项债总规模中的占比仅为5.8%。
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的分析和杨业伟相似。他和界面新闻算了一笔账:“中国的项目资本金一般在20%-30%,地方政府专项债目前有25%可以用于资本金。如果参考这个,7000亿的25%大概是1700亿,可以撬动约7000亿的投资,再考虑剩下的5300亿,总计大概是1.3万亿。这个只是非常初步和粗略的估计。”
5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财政部在《关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特别国债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本金由中央财政偿还3000亿元,地方财政偿还7000亿元。此外,抗疫特别国债收支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6月12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各地可在分配额度内按一定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
而第一财经援引的上述申报通知给出了特别国债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粮食能源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产业链改造升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重大区域规划相关基建、水利、农业、林业、县城建设等基建。
6月18日,财政部已采取竞争性招标的方式成功发行了1000亿元特别国债,其中,5年期和7年期各50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2.41%和2.71%。这是今年1万亿特别国债额度的首批债券。6月23日,财政部还将招标发行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三期)。该期国债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根据财政部安排,抗疫特别国债将在7月底前发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