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今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之际,9月24日,一场全球高级别金融科技盛会——首届“外滩大会”如期在上海召开,与会人士畅谈金融科技的现在及未来,也吹响了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号角。
金融科技之于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参观大会相关展区时表示,金融科技是联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促进双向赋能的重要着力点。上海将全力营造金融科技一流发展环境,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服务能级,不断强化金融科技创新突破,全面提高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今年疫情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提高“线上化金融”服务效率,利用科技手段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业内的共识是,未来全球金融的增长点在于金融科技。不过,也有观点提及,当前全球发展金融科技仍需要新的、强有力的国际政策、法规、标准和公司管理,以支撑行业健康发展。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指出,金融科技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希望企业坚持科技赋能,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大创新力度,使金融科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海发力金融科技结硕果
2019年9月6日,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确定了顶层规划。
在该文件发布不久,央行上海总部即出台指导意见,从多个方面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并提出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形成金融科技集聚效应。到了2020年1月,上海发布《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一系列政策出台的背后,是上海对金融科技的分外看重,而这也是其联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不管是从金融实力、科技实力,还是信息化基础分析,上海均具备发展金融科技的优势。
比如,上海金融要素市场完备,集聚了股票、债券、外汇、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市场;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大力发展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建成了全国“双千兆第一城”,融合化、智敏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借助丰富的金融和科技场景,上海金融科技的建设已取得初期成效。比如,稳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落地。今年4月,央行将上海纳入全国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范围,随后上海成为第二批试点中首个发布试点项目的城市。据悉,上海的首批试点项目共8个,涵盖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多方安全计算等多种高新技术,体现了金融科技多元融合、多向赋能的特点。
再如,上海着力打造全球产业高地,促进金融科技头部企业集聚。目前,上海通过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金融资源优势,集聚了一批优质金融科技企业。国有大行下设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建信金科、中银金科、交银金科均设立在上海,股份行中,兴业数金也在上海落户;大型金融集团方面,太平保险集团旗下的太平金融科技和人保集团旗下的人保创新投资将于外滩大会期间在上海签约设立。
李强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金融模式,未来,上海将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市场完备、科技创新资源活跃、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等优势,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领域先行先试,促进金融科技产业集群化发展。
科技让金融更普惠
对于普罗大众而言,科技带来的直观感受莫过于金融服务获得性的提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盘活存量,激发增量,将更多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助推普惠金融较快发展。
“世界互联网教父”凯文·凯利在连线时亦表示,金融科技未来或许可以成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破壁机”。他认为,目前,金融科技的力量才发挥了一点点,智能手机、二维码等移动支付方式,仅仅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世界上还会有更多人接触到无现金支付。而且,这不是简单的更新换代,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以前只有富人和专业人士才能接触的事物。”凯文·凯利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持有相似观点,他称,数字金融对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它支持了企业并保护了就业和生计,可以帮助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例如全球政府每年通过数字化支付节省超过3000亿美元,然后投资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
从本质上看,金融科技又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凯文·凯利的设想中,未来AR(增强现实)和AI(人工智能)将让金融科技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比如智能眼镜帮助大众在衬衫上看到交易和资金信息,人工智能帮助投资者聪明投资,区块链技术帮助人们实现可信的公共账本。
新时期金融科技大有可为
随着技术的加速发展,金融科技的应用正逐步落地,2020年疫情的到来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数据赋能强化、经济区域化加快、数字经济接受度攀升,金融科技发展显现出新动向。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大会发言中就提及,过去金融专注20%的人群,而以科技和数据为支撑的新金融将服务80%的大众,让普通人和小微企业也能享受到和银行行长一样的金融服务。
“在疫情暴发前,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就已经是全球各国的头等大事。而目前,这项任务正变得更紧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外滩大会开幕主旨演讲中称。
在她看来,疫情对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造成了沉重打击,包括低收入家庭、小微企业和妇女。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将起到重要作用,帮助大众抓住机遇,避免陷入贫困。因而,格奥尔基耶娃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发挥实效,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更快地创造发展机会。科技的发展将开启共享繁荣的新时代。”格奥尔基耶娃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也表示,疫情产生了大量线上的生态消费信息,把科技和数字化推前了至少10年。“要抓住数字化机遇,政府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进建设科技基础设施枢纽,推动科学家的研究和企业的落地。”
朱民还提及,金融的核心问题就是在未知世界里建立一个信任体系,即建立普遍的、可追溯的、不断改变的信用,使得每个人都能得到好的金融服务,而传统金融则是一个抵押文化。目前,区块链的存在给建立几乎完整的信息提供了技术可能。
对于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施泰纳强调,数字金融仍需要新的、强有力的国际政策、法规、标准和公司管理,以支撑行业健康蓬勃的发展。“现在是最好的契机,各国应积极推动全球合作,充分利用数字金融的力量,更好地向前发展。”施泰纳呼吁。
井贤栋则称,在新金融发展过程中,未来以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和区块链为代表的“云库链”会成为支撑新金融的核心技术;同时,过去的金融风控本质上是防范人,靠抵押和担保穿上“防弹衣”,新金融的风控是相信人,用数据和科技预判并消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