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时的北京老年餐专属外卖平台终于要来了。3月11日,北京首个养老助餐数字化试点正式启动,首批纳入试点的驿站及经营企业也与外卖平台正式签约。4月1日前签约驿站将率先“上线”老年餐外卖服务。届时,驿站辐射范围内的老年人均可在驿站的帮助下下单,或者自己使用饿了么App在专用入口进行线上点餐。西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西城区还计划于“五一”之前在区内所有街道全面上线老年餐外卖。专家表示,老年餐是不少银发族的刚需,拥有巨大消费潜力,外卖平台的入局可以大幅度丰富老年餐供给、加速行业市场化,但也要注意,如何让老年人习惯新模式,接受和适应线上消费、点餐等,都是试点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老年餐外卖怎么点
一部手机、一日三餐。如今,火热的“外卖经济”也开始向老年消费市场渗透。
据平台方代表、饿了么高级总监梁东介绍,参与首批试点的驿站共包括西城区3个街道4家企业的旗下6个站点,覆盖老年人总规模预计超过万人,预计4月1日前上线开始使用。
根据梁东的现场展示,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功能上线后,已经与驿站对接好的老年人可直接登录饿了么App企业版入口进行操作。除了在App上自行点餐,老年人也可选择在驿站买“饭票”,由驿站人员协助下单。
具体来看,选择通过驿站点餐、取餐的老年人,可由驿站在线上以团餐的形式点餐,而这种模式下老年人无需承担配送费用,供应商会直接将餐品打包送至驿站。而选择自行点餐的老年人则可以自主选择驿站周边3-5家经筛选的供应商,下单后,餐品由外卖骑手配送。据悉,使用这一模式点餐的消费者,需支付配送费用,收费标准与普通外卖一致。首批签约的养老驿站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团餐更适合没有能力自行备餐的驿站;单点则主要可以为送餐需求较多的驿站缓解一部分配送压力。“为了让老年人能经常更换口味、满足老年人更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强化供应商监管,每家驿站周边可选择的供应商预计将实现一月一更新。”梁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西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老年餐外卖功能上线后,老年人还可使用自己手中的失能护理补贴来购买餐品。“4月上线初期,老年人如果要使用失能护理补贴,可以在驿站刷卡购买‘饭票’,”梁东称,“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争取即可实现老年人线上点餐也可直接使用补贴。”此外,西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西城区还计划在“五一”之前在区内所有街道全面上线老年餐外卖的服务模式,让更多老年人可以通过线上平台选择自己心仪的老年餐品。
养老驿站迎助餐2.0模式
采访中,每每提及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最基础的刚需服务项目时,驿站经营者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相同的答案:“助餐”。“外卖平台加入供给的行列,或许意味着传统的助餐模式以及养老驿站扮演的角色会发生变化,驿站的助餐服务或将进入2.0时代。”某养老驿站连锁企业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养老驿站开展助餐业务的主要受众是空巢独居或失独的老年人。驿站作为供给方主要承担的是老年餐生产和配送的工作。这之中,有能力的企业会开设中央厨房或者根据自身资质烹调餐食,提前一周左右公布菜单,请周边居住的老年人提前预订;而连锁规模相对较小、资金相对不够充裕的驿站,则可能会委托其他社会餐饮企业、餐厅供餐。“在配送环节上,大多数驿站只能由自己的员工去配送,每天每家驿站带动志愿者一起配送40-50单基本就是极限了。”上述负责人表示。
“其实,助餐不仅是驿站重要的基础服务项目,也是为驿站带来流量、增加用户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仅靠此项就能盈利的企业不多,但拥有一定的销售量后,驿站也能凭此获得一定的流量补贴冲抵成本、形成一定利润,”上述负责人介绍,“就餐会带动老年人在驿站购买更多衍生服务,比如理疗、按摩等,基本上一家驿站有20%-30%的消费可能都是由就餐带动起来的。”
可见,对接线上平台后,驿站在助餐方面经营模式的调整,可能不仅仅是增加了几家供应商。
作为首批签约的驿站代表、西长安街街道太仆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许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每日前往该驿站用餐的老年人数量大概在70-80人;而同样将成为首批试点的西城区复兴门北大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每日也会迎来80-100人。复兴门北大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项目经理高振表示,前往驿站就餐的老年人,大部分都会将餐食打包回家。
在许芳看来,接入线上平台后,驿站可适当调整工作分配,将有限的人手调动起来,由主营老年餐向多元化服务扩展。许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目前平台的客流还无法预计,但随着平台的上线,助餐将会释放出一些人力,驿站会考虑将这些人员调至中医保健等其他为老服务上,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尝试开展市场化服务上去。
“总体来看,接入线上平台,订餐量形成一定规模之后,驿站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西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转型的新课题
其实,除了外卖平台外,近年来各路资本都对老年餐持有浓厚的兴趣,欲在其中分一杯羹,一个日渐多元化的老年助餐供给格局正在逐步浮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志刚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就餐模式有两种:自理就餐或选择在驿站、社会餐饮企业解决用餐问题。目前来看,居家自理的老年人数量最多,但同时,愿意外出就餐,或点餐上门的老年人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整体来看,受性价比等因素影响,在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中,超半数老年人还是会选择在养老驿站解决餐食问题,其中,约有1/3选择在驿站用餐、1/3选择打包回家,另有1/3会要求驿站工作人员直接配送到家。
“不可否认,对于一部分驿站来说,助餐业务已经逐渐触到了天花板,难以产生盈利长期困扰着经营者,”某配备中央厨房的驿站负责人介绍,以其售价20元的老年餐为例,由于老年餐对食材比较讲究,一份餐品仅材料成本费就高达20元左右。虽然相关补贴等政策支持约为10元/份,但这也仅能覆盖水电等基础成本。加上请厨师的费用,每月驿站经营老年餐大概会亏损3万元左右。因此,外卖平台等“外力”的入局,或许会成为驿站助餐服务转型、老年餐格局“更新”的一个重要契机。而且,上述驿站连锁企业负责人还表示,外卖平台等各种餐饮类企业的入局,无疑会让供给迅速丰富起来,倒逼质量提升。
其实,受疫情影响,近期不少老年消费者已经愈发习惯通过外卖来满足日常采买囤货、就餐需求。据饿了么数据显示,春节前一个月左右,平台上老年消费者的订单量出现了较快增长,其中粮油副食、乳品饮料、肉禽蛋等品类尤为明显,增幅均超过10倍以上。
“但另一方面,如何摊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确实是各方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前文所述养老驿站连锁企业负责人坦言,“对于外卖平台每单需要消费者承担一定的配送费用一事,年轻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老年消费者却仍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且,老年餐配送需求也大多集中在普通外卖订单集中的高峰时段,配送老年餐往往需要骑手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沟通,配送效率可能并不如普通订单,而这也就意味着,在充分市场化的外卖行业,只有真正解决了老年餐配送问题的企业,才能长期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