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深圳要基本建成“1336”养老服务体系,即搭建1个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3个方面力量,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3种服务,做强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张钜、玉文、梁燕英、许少琼等围绕提升深圳养老服务水平、培养和激励养老服务人才等建言献策。
建立一体化智慧康养平台
“深圳第一批建设者已经步入老龄阶段,加上大批来深建设者安家立业后将父母接来深圳养老,深圳在养老服务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市人大代表张钜告诉记者,深圳老年群体日益增多,但养老床位缺口大,同时我市智慧康养服务专业人才短缺,特别是护理人员供不应求。此外,目前尚未对智慧康养涉及的多个层面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尚未出台智慧康养的标准化制度,缺乏能为康养机构和社区平台搭建系统化一站式的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
张钜表示,目前康养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护理人员以及上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护理人员主要分为护士和护工。其中,护士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护工提供生活护理服务。但能同时提供生活、医疗、康复和心理等各类型养老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可考虑由智能机器人代替或者协助人的服务。
为此,张钜建议,通过高速5G通信、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智能设备整合在一体化的智慧康养平台中。平台可立足于老人生理和心理的现实需求,结合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家属及行政主管部门的多方需求,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的服务,涉及康养运营管理、生活护理、安全保障、记忆照护、精神需求和医疗康复等6大应用场景,为智慧康养服务提质增效。
张钜还建议将机构养老服务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构建有深圳特色的康养服务体系。全面放开智慧康养场景,鼓励社保基金、保险机构、民间资本等参与到社会康养服务中。
为50周岁以上护理人员购买社保
“与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范例’的要求相比,深圳养老服务领域还存在床位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辖区居民养老需求尚未有效满足。”市人大代表玉文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现有养老机构的规模和服务水平同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诸多发展难题。
玉文说,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能力不断退化,对长期照料和康复护理等服务的依赖性需求越来越多,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照料。但养老机构中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玉文认为,鉴于护理基层人员需求量大,建议由市民政部门联合人社部门等相关单位,为护理人员提供系统培训。目前护理人员社保只购买到50周岁,企业聘请50岁以上员工风险大,建议为50周岁以上的护理人员购买社保,提高老年服务质量,规范老年服务市场。
此外,玉文还建议提升养老服务监管水平,依托已经具有较强服务品牌、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声誉的养老机构,尽快组建专业的涉老服务行业协会。通过行业交流、行业服务、行业培训和行业检查等,实现行业自律和共同促进。
出台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
“养老服务最核心的力量是人才,但现状是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存在学历低、薪酬低、社会地位低的现象,基础养老服务人才流失率大,也较难吸引中高端养老人才。”市人大代表梁燕英说,养老行业里的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晋升机制、薪酬增长机制和社会认可度,会很快走到养老服务行业的天花板,面临重新择业和如何自我成长的两难选择。
为了更好地留住、培育优秀的养老服务人才,梁燕英建议,深圳可借鉴学习《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等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培养、激励机制等。“首先要明确养老服务人才概念,完善养老职业发展体系,对养老服务人才进行分类分级,科学设置养老护理、专业技术、管理等岗位,打通养老服务人才晋级渠道。”梁燕英说。
她建议深圳建立养老服务人才登记制度,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全市统一登记管理,全面如实记录从业经历、从业年限、服务对象评价、参加培训经历、投诉处罚等情况,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诚信评价体系,作为今后评职、晋级、提薪、转岗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人才吸引计划和养老人才互通互认机制,扩大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在稳定现有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基础上,扩大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转岗养老行业,鼓励家政服务人员、医院护工和本市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服务、养老护理、医疗护理等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养老行业就业,鼓励退休医务工作者、低龄老年人参与提供养老服务。
另外,梁燕英还建议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可考虑在有行业特色的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中,建立一批养老服务专业的培训基地,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在岗轮训,由行业主管部门给予一次性以奖代补支持,为各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对于优秀养老服务人才,可优先给予深造学习机会、优先推荐奖评、聘请作为实训基地教师等。
探索集成补助发放使用渠道
市人大代表许少琼关注到老年人申请、领取和使用补助难的情况。“从去年4月至今,我市针对老年人的多项保障服务均通过颐年卡提供,但颐年卡整体办理流程复杂,老人需填报较多开卡资料申请,且必须到平安银行线下网点激活。”许少琼说,这导致我市老年人颐年卡发卡率不足70%,且存在生存状态验证频次较多,老人领取体验差的情况。
许少琼建议,优化保障服务申请体系,可联动民政、政数、社保、医保、公安等相关部门,扩大“视频办”“免证办”“无感申办”等覆盖的老年人服务事项范围,支持在老年人办理各类服务时,免填或少填基础信息,提供远程视频或上门认证等激活方式,提升申请效率。同时,进一步梳理和颐年卡功能存在冲突的服务内容,研究“协同注销”“一键注销”等模式,做到“一件事一次办”。
许少琼还建议探索集成补助发放使用渠道,一方面,可依托“i深圳”平台设置补贴服务专区,支持自动关联和展示电子卡片,方便老人一键了解各类补助信息;另一方面,进一步升级智能手环,探索依托个人手环关联电子卡片,实现老年人保障服务“一环集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