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近一年。作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配套文件,《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具体到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如何落实落细?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应由学校主导,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与计划全面推进,以点带面,推动劳动教育扎实落地,走出一条协调育人的教育路线。
情景再现
教学楼顶的“天台农场”
天台农场是什么?福田区教科院第二附属小学将教学楼楼顶进行防水加固,加装护栏,改造成天台生态农场,主要种植农作物、瓜果蔬菜、中药材等。作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基地,天台农场为小学生提供了真正的劳动场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落实了对学生的劳动知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劳动意志教育和劳动情感教育。
劳动知识教育。随着时令的变化,师生种植了不同的植物,见证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例如,师生在楼顶种植了十几个品种的西红柿。在培育过程中,科学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了解转基因知识,见证科技对农业的影响;通过观察植物根、茎、叶的构造,巩固了学科知识。同时,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还能引导学生感受季节的变化,了解深圳独特的气候特点。
劳动技能教育。在一年一度的“水稻收获节”,学生能够用传统农具“打稻机”脱粒,参与收割、运送、收集、晾晒,并与家人和小伙伴分享参加丰收节的感受。翻地时,老师还会引导学生如何省力地使用铲子、铁锹等农用工具,有助于学生在实操中更好地理解杠杆原理,学会在日常实践中“用巧劲”。
劳动意志教育。每班拥有一块责任田,学生在责任田上劳作,协作完成拔草、除虫、采摘等劳动。深圳的天气,炎热和湿热并存,劳动过程并不轻松。以往部分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参与劳动,做事半途而废。教师发现这一现象后,及时抓住教育时机,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释放小学生的天性,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倡导辛勤劳动,促进了劳动品德的培养。
劳动情感教育。水稻的育苗、成长、收割、晾晒让学生见证了颗粒归仓的劳动过程,认识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意识到了光盘行动的必要性。瓜果的栽培、抽芽、开花、授粉、结果、成熟、采摘让学生了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采摘后,学生带回一颗菜、一粒果、一捧谷……稚嫩的脸上满是在劳动中收获的喜悦和快乐。
分析解答
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综合能力
提升实践能力
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段,有助于学生在不断模仿、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提升劳动实践能力。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重视劳动意识启蒙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管理好个人卫生,实现日常生活自理,并能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劳动,初步感知劳动的乐趣和意义;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来说,注重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并能够磨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体会到劳动的成就感与光荣感。
培养良好品质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劳动教育就是一个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可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在自家的花盆里选种瓜果蔬菜,如黄瓜、番茄、大蒜、辣椒等,详细记录育苗、浇水、松土、治理病虫害等劳动过程,并定期在班级分享劳动经验和感受,让学生亲身感受培育瓜果蔬菜的不易。日积月累,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珍惜食物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养成“不浪费”“节约”等良好品质。
形成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次,我班在学校定期开展的“最美教室评比”活动中,获得“最美教室”的荣誉称号。活动中,全班分成6个小组,协调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劳动,分别负责整理和更新书籍、清理地板和窗台、绘制温馨提示标语、制作手工创意摆件、整理班级的花架、规整桌椅板凳。那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要为班级荣誉而劳动,不知不觉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形成了集体荣誉感。
策略引导
整合资源,活化劳动教育
利用学校资源,开展特色教育
不论是城镇学校还是乡村学校,教育者们应合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探索形式不同、导向一致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城镇学校虽然缺乏天然的劳动资源,但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学校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例如利用天台开辟农场种植瓜果粮食或养殖小动物、创设整理教室、在食堂开辟烘焙课堂等,引导学生在劳动中积极参与、主动合作,收获相关知识与技能。
利用常态管理,规划劳动活动
学校要结合学段特点,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例如,开展“劳动周”,安排学生有序进行主题劳动;定期开展“最美教室”评比活动,学生可根据不同主题整理和布置班级;每班轮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的劳动卫生管理,让学生形成“优良校风从我做起”的共识等。此外,学校可定期公开表扬劳动表现出色的班级和个人,树立劳动榜样,发挥模范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利用家庭资源,养成劳动习惯
开展劳动教育,家庭是基础。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和参与劳动教育,学校可创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立体化劳动机制。例如,福田区教科院二附小就专门创设了家务劳动清单表、家务劳动评价表、学生自测表,形成劳动教育联动机制。学校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劳动任务清单,包括扫地、擦桌子、铺床、热饭、洗小件衣物、准备学具等;分发家务劳动评价表和学生自测表,家长如实登记,学生自测,并定期汇总反馈给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对学生鼓励和指导并举,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劳动、分担劳动的良好习惯。
利用社会资源,发起公益劳动
志愿劳动是美德,学校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校外志愿劳动。校内,可发动学生担任校门口的礼仪队员、活动接待队员、早操队形指引人员、课间眼操监督员、红领巾督查员等。校外,可在家委会的协助下,发动学生到社区书店做义工、服务孤寡老人、协助小区做好垃圾分类、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等。
劳动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教师落实养成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引导小学生学会劳动,学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