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载人航天梦圆的新时刻 离不开高校智慧和力量

时间: 2021-06-18 16:57:56 来源: 中国教师报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漫步寰宇,问道苍穹,载人航天梦圆的新时刻,离不开高校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在交会对接中,由青岛理工大学团队研制的深空探测技术发挥关键作用,并将持续在神舟十二号在轨飞行以及返回舱返回任务中运用,为神舟十二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由于航天器的质量大,对接时产生的动能比较大,对接机构内部采用了电磁阻尼器消耗对接能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小涛团队研发了一套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王小涛介绍,测试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包括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内的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与此前不同,本次载人航天探索任务的特殊之处在于,3名航天员将进入空间站生活3个月。航天员在任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成为了众多高校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生活时间的延长,离不开空间站生存、生活条件的提高。航天员在空间中会受到空间辐射粒子的损伤,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教授魏志勇领衔的“空间辐射环境探测及效应”课题组面向空间站等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员的辐射剂量及损伤研究。课题组目前主要通过建立中国航天员数字人体模型,结合已有的空间辐射场模型和在轨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机建模仿真的方法,研究空间辐射场在航天员体内的辐射剂量,从外辐射场、内辐射场、损伤剂量等角度评估航天员的辐射风险,并提出防护措施,对航天员在轨工作的辐射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为了让航天员的舱内生活起居更加舒适,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的系列专用服装以及空间站舱内用鞋也得到了专门的设计。东华大学研发设计团队为保障航天员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设计了系列专用服装,既包括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睡具等,也有常服、任务训练服、专用服饰等地面任务服装,这些专用服装不仅要确保实现多项特殊功能,还融入了中国特色设计元素,成为航天员亮相世界的“太空华服”。

“专用服装是以功能性和工效性优先,兼具美观性的多功能服装,在面辅料、色彩图案,甚至服饰细部缝迹线都融入了中国特色时代元素,展现中国航天员作为中国梦的太空筑梦人和守护者的美好形象。”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负责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俊教授介绍说。

北京理工大学则关注到航天员的心理健康层面。该校参与研制的航天员全沉浸感虚拟现实心理舒缓系统软件,可以支持航天员导入全景、普通舒缓内容,并自行调节播放进度,有效舒缓航天员心理压力,保障航天任务顺利完成。

星际翱翔,宇宙探秘,这份独属航天人的浪漫背后,是一代代高校毕业生投身载人航天事业的托举。

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是北京理工大学2007级机电学院博士;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敬铮,2000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专业;航天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主任李兴乾,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2012级博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仲伟巍,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9级校友……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绵延千年的中国航天梦,从未像今天这般具体可感。高校航天人的薪火相传,将会继续掀开中国航天史册的崭新篇章。

(记者欧媚缪志聪任朝霞孙军通讯员王宇卢石磊)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7 72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