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亳州市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已排查发现问题线索20条,其中移送公安机关8条、移送纪检监察机关2条,公安机关已受案3起、立案2起,不予退还16家违规投标企业的投标保证金266万余元。
亳州市加强制度建设,今年8月印发了《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等问题专项治理方案》,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秩序。
该市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把好公平竞争审查关,从源头上防止妨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问题的发生。持续开展制度规则的立、改、废、释工作,全面清理排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88件,废止6件,修订5件。
该市公共资源管理局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按市级项目比例不低于20%、县级项目不低于30%的要求,对纳入平台交易的项目开展抽查工作,督促招标人按时反馈整改情况,防止招标代理机构、招标人与不法投标企业私下串连。
今年以来,开展随机抽查12次,抽查招标文件188份,发现问题18个,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3家代理机构被扣分,暂停2家代理机构3个月的代理业务。同时,调整合理低价法和综合评估法,形成随机分组法、随机抽取法和综合评估法等3类新的评标办法,适当降低评审专家的自由裁量权,提高“围标串标”的难度和成本。
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智慧监管”,亳州市提高了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
“我们加强与公安、纪检监察、审计及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强招投标市场、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三场联动’。”该市公共资源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通过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招投标等交易活动的在线监测和预警,动态分析排查“陪标专业户”等异常现象,重点排查红色预警级别项目,准确锁定违法违规市场主体。
今年以来,亳州运用大数据串通投标预警分析系统,动态监测分析排查项目逾300个,涉及企业约260家,利用“云监管”平台开展交易项目在线监管43个,加快构建形成“监测、预警、分析、查处”的闭环监督机制。
该市开展督察暗访,加强标后履约监管。慎重批准项目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申请,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分包合同进行重点监督,规范履约行为,压缩“围标串标”空间。今年以来,已开展标后联合暗访7次,督查项目44个,印发整改通知单33份,发现和整改问题130个,移送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问题39个,进一步规范了施工现场各方主体行为,有效促进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亳州市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督、规范行为上打出“组合拳”,剑指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顽疾,全面加强科学有效监管,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上下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