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岗人数突然下降,如何办理金融贷款,产业链中的弱链、缺链环节在哪里?……在“经济大脑”的赋能下,这些企业发展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图)
近日,记者从合肥市数据资源局获悉,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区域经济大脑”能够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堵点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合肥的“区域经济大脑”日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信息化系统。其中,包河区经济大脑和高新区经济大脑打出一系列为企服务的组合拳,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装上“经济大脑”盘活企业数据资源
“企业在岗人员较上月下降幅度超过20%”,最近,一条预警信息引起了高新区科技局工作人员张赛的注意。
记者了解到,在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企业法人库界面,每月都会更新企业经营的各类数据,包括工商、创新、经营等关键经济指标。
“作为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数据,企业在岗人员数据一旦下降幅度超过20%,区域经济大脑就会实时预警。”张赛表示,企业在岗人员下降20%,说明企业发展出现异常,“我们会及时对接企业,帮助他们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并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堵点问题。”
这一区域经济大脑如何做到比企业更懂企业?
张赛介绍,依托市大数据平台和能力支撑平台、区内孵化企业基础数据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的数据支撑,建成了这个覆盖全区的数据资源池。
“区域经济大脑平台会按月更新企业经营数据,实时掌握全区营收、利润、税收等关键经济指标,并通过企业营收、税收、社保、电力等多维度数据的大量汇聚,将全区企业经营状态清晰地呈现出来。”
同时,通过线上精准匹配,平台还为企业打通了知识产权、金融贷款等多项服务通道。据了解,平台搭建的“线上商城”让入驻企业感受到创新活力,在这里所有为企服务项目都可以通过一键下单的模式完成。
然而,这一“线上商城”仅仅是高新区数字化管理的一个小窗口。据了解,高新区域经济大脑目前共建设企业法人库、地理信息库、能耗双控库等8个专业库,汇聚区内每日运转产生的不同维度数据,汇聚企业工商、企业创新、企业经营、企业风险等5类46项指标,历史沉淀1496万条涉企数据。
“挖出”错配资源锚定弱链缺链
“亩均效益”现已成为新时期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一把标尺。如何在惜土如金、坐拥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合肥高新区,以“亩均论英雄”,“算”出最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开出了“处方”。
截至目前,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地理信息库已完成128平方公里孪生建模,并对14个重点园区、464个建筑单体实现高精度还原。
记者了解到,结合企业法人库的营收数据,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可以实时显示企业、街镇、全区等亩均效益评价报告,将入库企业精准定位到园区、楼宇和楼层,建立亩均产出和低效清退机制,优化土地使用效能。
“依托区域经济大脑的精准施策,高新区一些一度被错配、劣配、低效配的资源要素,从落后产能里挖掘出来。”张赛介绍,自2020年以来,合肥高新区已处置26宗、近2000亩低效闲置用地。
同时,为精准支撑产业培育,平台还完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10大产业链条梳理,分析关键链条节点和弱链、缺链环节。
截至2021年年底,合肥高新区拥有2000余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亩均效益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列前茅,成为亩均“高产地”。
近年来,合肥不断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大脑”不断升级,“以数为依”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除了高新区“区域经济大脑”外,当前“包河经济大脑”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二期建设,该平台以应用为导向,聚焦企业服务和经济运行监测两大功能定位。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汇集数据达4900万条,覆盖包河区22万多市场主体。
“二期平台建设将增加更多应用模块,并结合区直经济部门,继续以‘提升政务效能,精准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为出发点,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赋能、促进和加分效应。”包河区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