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专家:能源系统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时间: 2021-04-26 15:11:2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多位专家近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意味着节能减排,而是发展方式将进行根本变革,能源企业要通过积极创新进行转型。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消费者行为转变的重大意义。

该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举办。

认知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通往“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与会专家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从能源、建筑、交通等部门,到个人消费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认为,绿色低碳目标的提出,对降低气候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目标,要降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难度,依靠能源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事,现在每个人的人均排放量都很大。”翟盘茂说,碳中和需要全社会多个行业进行转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多位专家强调,认知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碳排放在不断增加,时间紧且任务重,要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能源系统转型势在必行

我国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占比约85%。推动碳减排,就必须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其中,传统能源企业所受影响最直接。通过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成为能源企业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会上提出,能源系统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全社会2060年前碳中和,能源系统需要更早实现零碳,电力系统甚至2040年-2045年就要实现零碳。

周大地认为,能源低碳化意味着从供应方到消费方,全部都要进行系统性转变,这一转型过程中有大量创新需求,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是一个新机遇,能源行业要大胆参与低碳能源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会增强和增多,对新型能源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会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更好加强两个领域和行业的结合,需要有大量技术研发和提前研判的工作,需要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知识的更好结合。

有必要提升公众科学认知

专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但对公众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需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举例说,目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方案的制定,各地应提高认识,做好区域协调发展,把产业的中长期规划、碳达峰和碳中和实施方案等统筹在一起。

有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乃至很长一个阶段,如果不能遏制化石能源的增长,将对碳达峰产生巨大压力,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此外,周大地提醒,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地方要系统规划,发挥我们体制的优势,进行最优布局,不能一哄而上。如果地方各自为政,可能会造成相关产业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除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大众的消费行为转变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全球范围的碳中和代表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代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障碍,是公众对碳中和的认识不到位。

陈迎举例说,普通公众认识上往往有一些偏差,有人认为,既然自然能够吸收50%的二氧化碳,减排一半就能实现“中和”,为什么还要强调零碳排放?这里涉及对碳汇的核算,要进一步厘清。加强生态保护和增强自然碳汇,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来增加碳汇。相信未来会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将为碳中和提供非常重要的渠道。

“在动员全社会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消费模式和消费者行为转变的重大意义。”陈迎说,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行动,也需要消费者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发现减排潜力,行动起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7 72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