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持快速增长的高技术制造业将获更多支持。近期地方密集披露的经济发展“半年报”显示,多地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实现两位数高增长,彰显制造业后劲十足。《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日前上海、重庆、天津、浙江、广东等地密集出炉“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相关规划,明确未来五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目标与发展路径,并围绕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谋划和储备重点投资项目,完善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资金保障,以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地方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势头足
近期地方密集披露的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在北京,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8.6%。小米智能工厂二期84天落地开工,经开区国家信创园一期开工、落地企业100家,万泰创新药物生产基地、福田戴姆勒高端重卡、燕东微电子8英寸集成电路等一批高精尖项目加速推进。此外,湖北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7%,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6.8个百分点,山东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0%,重庆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7%。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6.4%,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7.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9%。
高技术制造业何以实现高投资、高增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工业投资研究室副主任樊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2.0%,两年平均增长36.2%,高技术制造业盈利水平向好,极大提升了相关企业投资能力。另一方面,消费升级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空间,医疗保健、电子设备等领域消费品质持续提升,带动了高技术制造业需求不断扩张,相关领域投资水平维持在高位。此外,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带动高技术制造业需求持续提升,企业加快投资扩产。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认为,今年财政在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税收减免和抵扣力度,调动了民间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积极性。
重点项目投资密集开展
下一步,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将持续加力。近期多地密集出炉“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相关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目标。
8月9日,广东正式发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天津提出,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此外,重庆、上海、浙江等地也制定了相关目标计划。
相关项目投资也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7月26日,西安2021年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63个项目总投资629.4亿元,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精密制造等多个方面。近日,云南滇中新区举行2021年上半年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先导(昆明)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滇中新区先进计算中心等10个产业类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5.6亿元,涉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北京日前启动2021年首次项目公开推介,面向民营资本公开推介111个项目,覆盖高技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总投资达1334亿元,其中拟引入民间资本576.8亿元。
面向未来五年,多地也在抢抓机遇加强项目储备,并进一步完善财政、金融、社会资本等资金保障。广东表示,梳理“十四五”时期全省重点产业项目889个、合计投资额2.28万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安排约500亿元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为战略性产业提供超过2.5万亿融资额度。天津则提出,围绕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等的作用,支持引导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合理规划 聚焦补短板强弱项
在专家看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强劲呈现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向中高端价格链不断攀升的良好态势。但地方在投资建设时需要注重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避免投资过剩,同时找准产业发展短板,加大对核心技术、关键环节的投入。
“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向好,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加速向中高端迈进,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拉动力不断增强。”樊蒙表示,各地应更加注重规划布局,依靠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适度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
同时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基础仍需要进一步发力。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芯片、精密仪器、发动机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自给能力不足,产业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夯实;金融支持体系与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匹配度不够,大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受到制约;同时企业人力、研发成本负担较重,税收、监管等配套制度和服务有待加强。
樊蒙也指出,虽然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产品质量持续提升,但部分领域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在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精度等技术指标上仍有差距。下一步需推进高技术产品首购、订购,完善首台套、首批次应用风险补偿机制,拓展首版次应用风险补偿机制。创新“研发费用损失险”等保险品种,加大高技术制造企业前端研发力度。
范若滢表示,下一步需要完善多重保障体系,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重视,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核心技术,推动相关企业加速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建立与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加强投贷联动,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同时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创造有利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赋能。
(记者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