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十五部门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这个暑假是新规出台后的第一个假期。这份特殊的作业,学校有没有“安排上”?孩子做了哪些运动?这份新作业又能得多少分?为此,记者面向京、津、晋、豫、闽、粤、辽7省市小学生家庭发放体育暑假作业调查问卷,覆盖城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截至发稿时收回问卷1449份。管中窥豹,笔者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
根据报道,有趣的现象之一就是,46.17%的学校没有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对此,有中小学校长解释,学校里大多是农村孩子,平时跑跑跳跳,没必要布置体育作业。但现实却是,不少农村孩子喜欢下河玩水爹妈却不让,又不愿顶着日头干活,于是天天闷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有趣的现象之二是,52.69%的小学生在家里运动,仅有13.85%的小学生在专业运动场馆锻炼。
体育家庭作业本是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好事,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见还有许多阻碍需要破除。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体育家庭作业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不管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都需要科学布置、按时完成,这不仅是完成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还是体现重视学生身心成长的教育态度和为学生未来负责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其次是鼓励学生多到户外,享受在大自然里运动的乐趣。就像有专家所言的,“最佳运动场所是室外,视野开阔,保护视力,充足的阳光也利于骨骼成长”。
而针对农村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陈旧等问题,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尽快解决,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要求的“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开放操场,以方便孩子在假期中锻炼;公园、社区可以增添或改造面向儿童的运动设备和场地,方便孩子进行有氧运动等。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及其家长改变非专业场地不能进行体育运动的观念,创造条件或利用现有条件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如对场地、天气要求不高的跑步、跳绳等。笔者小时候随便找块空地就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打鸭子、跳房子、单腿顶牛、拔河等游戏,现在这些项目依然非常有助于锻炼孩子的跑跳投、身体平衡和团队配合等能力,而且有趣味性,可以引导当下的农村孩子多体验,城市孩子也可以多尝试。
体育家庭作业的醉翁之意,其实不在提高体育成绩也不在中考时拿高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学校要精心设计、弹性考核。关于考核,不妨实行“土办法”,如通过放假前和开学后对学生进行运动能力测试,透过结果即可见假期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效果。在家庭层面,也要提高重视程度,家长除了自身要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还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多和孩子进行校外运动,在陪伴过程中既监督了孩子的运动效果,见证了他们的进步成长,也拉近了亲子关系,融洽了家庭氛围,使孩子有了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假期,可谓一举多赢。当体育家庭作业因地制宜,充满设计感,变得有趣好玩,孩子自然会喜欢体育,在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愿意继续保持锻炼的热情,不愁以后的体育考试考不好,而且因为提高了专注度,反而有助于提高其他文化课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健康成长的初衷。
(作者系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街道六合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