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美瞳,已不再停留于过去“隐形眼镜”本身,一片片色彩各异的美瞳,如今正成为颜值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更为直观——据《2020年中国美瞳行业概览》显示,近年来美瞳消费疾速攀升,2020年销售规模已超100亿元。消费群体主要为90后、95后,以女性消费者为主。
庞大的颜值经济,已经渗透到消费者的眼睛里。美瞳,属于一种隐形眼镜,最开始是针对近视人群的产品,而随着颜值经济的发展,美瞳的需求已扩展到视力健康的消费人群中。尤其是疫情以来,眼妆成为爱美人士妆容重点,美瞳市场随之迅猛增长。美瞳消费作为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颜值经济的一部分,被视为颜值赛道的下一匹黑马。
美瞳赛道趋热
近年来,消费者对美瞳更熟悉了,因为包括4iNLOOK、可啦啦在内的不少国产美瞳品牌开始以门店的形式走进商场,并迅速扩张。哪怕你从未走进过一家美瞳门店,也大概率曾路过摆满彩色眼珠的柜台。
数据也可印证这一点。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4万家美瞳隐形眼镜相关企业,超九成分布在批发和零售行业。其中,今年增速最快,截至目前新增近9000家,超过2020年全年的新增数。投资机构青山资本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美瞳的复合年均增长值高达41%,2020年终端销售额也超过200亿元。
而在各类线上平台,美瞳的关注度更是呈爆发式增长。小红书上,美瞳这一词条有76万以上的种草笔记;抖音“美瞳”话题下,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21亿次;天猫上,艺人虞书欣同款美瞳的月销量超过10万件。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这些国货美瞳品牌凭靠联名IP、KOL带货等营销方式迅速开拓市场。比如赋予不同颜色美瞳不同概念,分别对应“勇气、恋爱、美丽、财富”等;或是联名linefriends等IP加强包装颜值营销;Moody甚至还和橘朵联动,每购买2件MOODY美瞳赠送一盘橘朵的眼影。
那么,美瞳消费趋热背后有哪些因素支撑?有调研报告称,市场中有92%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美瞳产品是为了提升颜值,42%的消费者是因为近视需求,更加佐证了美瞳已跨入颜值经济成为重要一员的事实。
当90后、95后甚至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彩妆的需求大幅提升。在国货美妆爆发的当下,美瞳作为妆容的一部分,也乘上了这股东风,一批国产美瞳品牌应运而生。
赵威曾是天猫美妆新锐品牌的负责人,负责过花西子等新国货品牌,也曾是阿芙精油的高管,从业背景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领域将有新机会出现。美瞳的线上消费数据也佐证了赵威的想法,美瞳产品的美妆属性满足了消费者的变美需求,30%左右的消费者即使没有近视,也会购买美瞳来为自己的妆容加分,这一比例在年轻消费者中更高。
资本加速布局
市场机遇在前,各路资本从2020年开始动作频频。
去年1月,4iNLOOK完成2亿元的A+轮融资;4月,美瞳垂直电商平台美瞳汇完成战略融资;5月,Cofancy可糖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6月,MOODY完成6000万元的A轮融资;10月,KILALA宣布连续完成Pre-A轮及A轮融资,累计总金额近亿元。
今年年资本加码势头不减,2月,MOODY连续完成总值约3.8亿元人民币B轮和B+轮融资;3月,4iNLOOK完成1亿元B+轮融资,截至本轮融资结束,总融资金额超过4亿元。
而这背后不乏高瓴资本、经纬中国、源码资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等明星机构的身影,甚至连腾讯和小红书也开始加码。此外,Colorkey、橘朵、稚优泉、VNK等玩家虽还未有自研产品,但已经开始与美瞳品牌展开联动。
业内人士认为,隐形眼镜(包括彩色隐形眼镜)在需求端、供给端、渠道端均呈现出从医疗用品到消费品化、从消费品化到快消品化的趋势。摩根斯坦利的行研报告显示,隐形眼镜佩戴率会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视力矫正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且年轻人近视率逐年上升,但隐形眼镜佩戴率仍较低,约为10%,还拥有5-7倍的高成长空间。
青山资本认为,最近5年我国市场美瞳复合年增长值高达41%,2020年终端销售额超过200亿元,年消费片数18亿,至2025年销售额预计超过500亿元,有望成为全球美瞳最重要的消费市场。
泡沫开始隐现
随着美瞳赛道愈发拥挤,置身其中的品牌需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这个看起来很美的赛道,似乎有泡沫隐现。
其中,同质化严重是显而易见的。不少国产美瞳品牌在透氧率、直径、中心厚度等基本参数没有很大的差异性,难以通过产品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突出重围。据悉,美瞳品牌做款式设计,代工厂做生产,货物周转快、款式更新换代快。但有专家表示,这一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品牌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极容易被后来者打败。
在产品没有打出差异化的时候,一些新国货美瞳品牌常靠营销“博出位”。这在快餐消费时代很常见,也轻而易举抓住了不少消费者,毕竟比起纠结于复杂的参数,他们更容易被网红爆款和营销效应带着走。然而,这种流量是很无情的,难以持续为品牌引流,复购率也难以保证,毕竟不善于经营的网红往往是短命的,泡沫越吹越大,在失去这一保护罩后只会跌得更惨。
“现在市面上的美瞳品牌太多太杂了,宣传包装也很同质化,甚至连品牌名字都很相似。国内的美瞳品牌无论是杂牌还是新兴品牌,基本上也是学着日韩美瞳品牌的取名方式,以英文为主,所以辨识度真的很低。”重庆京渝省情和发展规划研究院莫远明研究员说,美瞳产品在安全上其实有着严苛的要求,消费者们却长期忽视美瞳的安全问题,导致款式颜值和营销方式反而成为了品牌们竞争的重点。
此外,在销售过程中,店家虚假宣传、以次充好时有发生,使用后可能引起眼睛不适甚至眼角膜感染。有医生提醒广大消费者,美瞳本质依旧是医疗用品,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戴隐形眼镜,建议在医疗机构指导下佩戴。
美瞳无疑是当前最有潜力的美妆品类,然而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行业却还处于野蛮生长时期。
有统计显示,我国业务直接与美瞳和彩瞳相关的企业超3000家。其中超半数成立时间不满5年,公司扎堆下游品牌和门店建设。尽管国内产业已经能够覆盖美瞳全产业链,但上游厂商规模发展依旧缓慢。
专家表示,由于美瞳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审批门槛较高,行业相关标准尚未建立,想要取得长足且健康的发展,还需企业、行业监管和法律的共同努力。
(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