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一条以高品质课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

时间: 2021-09-06 16:31:02 来源: 中国教师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的课程形态、课堂样态、学生生命状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索基于区域特色的课堂新样式已成为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此,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经过多年探索,开启了区域推进“融课堂”改革新路径,走出了一条以高品质课堂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

“融课堂”建设为了什么

落实育人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等,为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遵循。在区域层面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正是为了让国家政策更好落地。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人类社会即将或正从后工业时代迈入信息时代。教育模式也必须从传统的“知识导向”转向“素养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重智轻德和弱化音体美劳的积弊尚存。重智轻德和弱化音体美劳的观念存在已久,课堂更多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甚至缺乏学科育人的意识。

引导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举措乏力。现在的中小学课堂不乏浅表学习甚至虚假学习现象。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其学习成果止步于复制,缺少迁移和深化,没有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

先进教育理念学习与精准行动难以打通。多层次专业培训的先进理念不少,但常常是学习时激动,回来后依然如故,传统惯性难以打破,不少探索也是浅尝辄止。

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群众难以满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源快速向城区集聚,农村学校出现生源性小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学质量的提升,导致区域内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拉大,区域教育发展整体水平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教育发展与百姓对教育的期望存在偏差。

策应评价导向。2020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本源性问题。考试的理念、方式变了,倒逼课堂进行改变。

基于上述背景并聚焦区域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大丰区开启了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提出了“融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试图以此探索大丰教育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最佳接口,实现“弯道超越”。

“融课堂”建设是什么

“融课堂”建设坚持以落实“五育”、面向全体、突出全科、关注全程为重要抓手,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品质为核心,把学科德育、核心素养和品质课堂融会贯通,重点在课程建构与实施、资源解读与处理、课堂革新与重构以及变革教学方式、匡正评价导向等方面有所突破。

基本内涵。“融课堂”源自对“融”字的理解。融字的形始于容器,有容纳之意,引申为包容。融更趋于和。“融,鎔也,气上融散也,又和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意指炊气袅袅上升与空气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一种和谐的完美状态。

之于教学的“融课堂”探索,在形式上不是一般性的修修补补,而是有一定传承意义的变革;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对课堂的重新审视和重构;不是学科知识的机械叠加,而是“五育”融合、相互促进。在内涵上是从新时代育人需求出发,以全新的维度重新认识课堂、构建课堂、发展课堂、提升课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培育等有机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融德于情、融学于境、融思于问、融教于评,以此提升教师“教”的素养、“教”的艺术、“教”的品位,激发“学”的兴趣、丰富“学”的内涵、创新“学”的方式、探索“学”的评价,让每一个师生都可以在“融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目标定位。“融课堂”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把握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突出育人导向,打造融合、融汇、融通、融洽的生命课堂。具体为:

育人目标融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三维目标”中,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养,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教学方式融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综合运用启发式、对话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建设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新样态。

学习资源融通。深度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不同学科的跨界融合、线上线下相衔接、课内课外相贯通、校内校外相整合,推进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

教学生态融洽。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学生的差异,坚持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

工作原则。“融课堂”核心是激活学生思维,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融课堂”强化“教育性”,淡化“技术性”,去除“功利性”,真正彰显学科育人的价值与优势,使学生不仅拥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习惯、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健全的人格等综合素养。

主体性原则。“融课堂”尤其重视创设实践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可自主决定、自由探究、积极参与、充分交往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的理解、思维、体验等内发性行为与倾听、操作、合作、分享等外发性行为的融合。

精当性原则。“融课堂”要求在全面把握学情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解读、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适度、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适切、效果得体等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创造性原则。“融课堂”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的前提下,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智慧表达。通过创设基于学科教学目标的学科活动或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觉组织、乐于参与的活动,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综合性原则。“融课堂”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具体体现在各类学科教学资源融合基础上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效性原则。学校教师全员参与“融课堂”实践,将“融课堂”改革的研究、实践、成果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中,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效,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转型升级。

“融课堂”建设怎么推进

大丰“融课堂”紧紧围绕“融”这一核心,具体推进实行“六大行动”。

调查研究行动。为了保证“融课堂”建设的科学性,在认真开展针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施状况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原有课堂教学改革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总结,比照“融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基本标准、建设原则等,逐步明晰“融课堂”建设的方向、主张、流程、路径。

学习培训行动。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定期组织“融课堂”培训会、推进会和教学范式现场观摩活动,通过公开课、观摩课、展示课、过关课、评优课等大丰“农商行杯”系列教科研活动搭建交流平台,确保“融课堂”全学段、全学科覆盖。

课例引导行动。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开展“融课堂”课例研究,实现课堂从“单一的学科知识”“散点的教学组织”到“融合的教学飞跃”的重心转移。研训员通过范式解读、同课异构等形式的磨课活动打磨“融课堂”策略,构建各学科的“融课堂”基本范式。

资源融合行动。彻底更新教学资源观念,坚决纠正“教教材”的误区,树立课堂教学资源多维观。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并开发、融合利用除本学科教材资源之外的其他教学资源、教学仪器设备等。同时,有意识地开发、整合和利用一切有利于“融课堂”建设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课堂建构行动。“融课堂”建设既继承区域、学校原有的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也努力探索建构新途径、新策略和新方法。学校在全区“融课堂”建设基本标准相对统一的前提下,立足校情、教情和学情,明确学校“融课堂”建设方向,形成校本“融课堂”的学科教学模式,开展有校本特色的“融课堂”建设工作。

反思重构行动。重视“融课堂”建设路径、课堂教学及研讨过程的观察,认真审视、反复琢磨“融课堂”高光点、疏忽点、模糊点、突破点,在深度反思和逐步改进中完善、重构“融课堂”。紧盯“融课堂”教学资源处理、技术使用、课堂资源生成等重要环节,做实做好“融课堂”的课堂导入、情境设计、自主学习、互动展示、导学练习等,在不断研磨、反思中确保“融课堂”建设研究工作的系统化、持续化和常态化。

“融课堂”在推进中的具体策略包括:

一是融德于情,让育人真正发生。在教师层面,以“保障每个学生高质量的学习权利”为追求,从课程功能完整性、整合性的角度挖掘学科德育资源,以情激学、以情明理、以情导行,打造德智体美劳五维育人空间。在学生层面,自觉参与学科德育实践活动,在真实、开放的情境中塑造学科思维品质和素养。

二是融学于境,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教师层面,聚焦任务情境的有效创设,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凸显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学生层面,在具体任务情境中调动感觉器官,逐步养成自主思考、协同探究、交流分享的学习能力。

三是融思于问,让思维真正发生。在教师层面,通过设计巧妙的思维支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持续探索、自我追问和同伴交流中建构问题解决系统,促进高阶思维的渐进孵化。在学生层面,在学科阅读材料、观察现象、交流互动中收集、处理信息,准确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发展逻辑思维、审辩式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是融教于评,让成长真正发生。在教师层面,建立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教学评相统一。将激励评价与导向评价、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师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融入课堂,发现、甄别、包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差错现象,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充分发挥评价促教、促学的作用。在学生层面,清晰明了学科、课堂及阶段成长目标,勇于对标找差、查漏补缺、矫正纠误,形成自我省察、自主评价、自觉成长的品质。

“融课堂”建设得怎么样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支持度、学生的参与度与行动力度。“融课堂”对育人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师生在“融课堂”中得以“重生”。

理念外化行动。学科育人、教学育人的理念得以扎根,教师将“融课堂”理念融入每一节常态课中。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让学科教学回归育人本质;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而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讲解员”,而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路人”。

目标体现层次。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导航图,需要围绕育人目标从学情出发,设计合理鲜明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教师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目标,更关注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按照不同学情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所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达成的目标;综合性目标涉及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实验、体验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成,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设计一定的挑战性目标。

设计学单助学。个性化的《融学单》是“融课堂”学习的工具。从推进之初“融课堂”就以综合视野、统整运用等方式研究设计《融学单》。教师科学设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好脚手架,变单一为多元、变知识灌输为素养导向、变孤立静止为整体动态,努力探索单元主题、任务驱动、大概念引领、跨学科、项目式等综合性学习。

革新学习方式。高效学习共同体建构是“融课堂”建设的突破口。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情出发选择综合性学习方式,努力在伙伴学习、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方式中选择一个重点。重视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做到“分组有原则,团队有组织,小组有文化,人人有职责,事事有评价”。

资源科学统整。挖掘把握传统教学资源,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坚持省时、增效、活用、和谐的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用好资源。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性资源,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灵活、及时处理,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

实施科学评价。将学生立体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全过程,把评价作为一种育人方式融入学习全过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坚持“评价即学习、即教育”的新观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及时性、自主性、过程性和激励性评价。

创新作业设计。实现作业功能的最优化,将前置作业、当堂检测作业与《融学单》有效融合,按基础、拓展和提升进行分层设计,关注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日常短作业与项目式长作业相结合,将生活情境和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话题融入作业中,增强作业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理解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我们欣喜地发现,“融课堂”更加凸显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性学习、挑战性学习的新样态。这种新样态让育人真起来、课堂活起来、学习实起来。

在课程意识上,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日益增强,学科育人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科学习更有兴趣、有动力、有长进,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的人生态度日渐清晰。

在学习方式上,复合性学习方式得到进一步彰显,伙伴学习、共同体学习等各种合作学习进一步落实。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习得和自主学习、自觉实践的能力明显可见。

在课程形态上,教师基于学科从实际出发,探索、设计跨学科的主题综合性学习成为常态,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融合,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融课堂”建设有何启示

组织领导为先。大丰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及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区级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研究、部署和指导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各学校相应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订方案,明确目标和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在全区上下形成“鼓励探索、积极行动”的良好氛围,不仅让每一位教师知道改革的目的、前进的方向,更让每一位教师知道操作的路径,努力打通教师先进理念与行动困难的通道。同时,推进区域联动,形成教研部门与学校共同探索、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注重种子培育。实行分级、动态“种子”培育制度,由上而下、由点到面、先易后难,逐步形成“燎原之势”。在全面组织实施改革方案前,分别在校长和研训员中选聘“种子校长(研训员)”组建“融课堂”方案研制和推广共同体;在方案试点实验期,通过“种子校长(研训员)”选聘“种子教师”组建“融课堂”实验和研究共同体;在方案全面试行期,通过“种子校长(研训员)”和“种子教师”共同培育全体教师,全面推行方案的实施。

突出过程指导。各学科研训员开展调研诊断、专题研讨、交流分享、示范推广等学科活动,鼓励跨学段、跨学科的联合教研。各学校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和学科教研组建设,构建课堂教学改革的教研共同体。

加强督查考核。构建“融课堂”评价体系,成立区级课堂教学改革考核组,定期对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和考核,常态化开展“融课堂”示范学校培育工作,把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各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效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区教育局在年终量化评估增设“融课堂”改革专项分值。

(高智华 丁善辉)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7 72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