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市场有需求、结构更健康 供应链韧劲让外贸底气足

时间: 2021-09-16 14:37:15 来源: 国际商报

在远超市场预期的惊叹中,中国供应链和整体经济的韧性再次凸显。

最新一期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连续保持15个月实现正增长。其中,出口1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比2019年同期增长23.8%;进口11.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4%,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

对此,受访专家认为,尽管海外需求与出口替代效应在支撑出口的高景气度中占主要因素,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潜力表现得也较为突出,今年后续月份出口继续可期。进口方面,8月份以来,重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环比出现回落,但同比涨幅仍较大。预计后续将从“量减价升”转向“量增价缩”。

高景气度源于自身实力

8月,中国出口金额再创今年以来新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认为,两方面的主要原因起了主导作用:首先是欧美经济整体处于复苏阶段,海外需求仍是出口保持高景气度的重要驱动。“欧美主要经济体仍处于扩张区间。8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数值为59.9%,表现超预期;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终值为61.4%,比上月小幅下滑,但比去年同期仍表现较好。整体看,海外需求较旺仍是我国出口创新高的主要动力,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都呈现增长态势。”唐建伟说。

其次,从8月全球疫情来看,新一轮德尔塔病毒在东南亚地区传播扩散加快,而部分国家疫苗短缺,使得该地区大量制造业企业受到疫情严重影响。许多跨国制造商将订单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中国出口产能的较强韧劲使得出口补缺效应凸显。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也认为,出口的增长主要受海外市场对居家相关产品需求继续强劲所致。“中国8月份贸易数据远胜市场预期,缓解了市场对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调整外贸结构积极性高

从具体产品品类来看,机电产品出口维持强劲增长,占前8个月中国出口总额58.8%的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达23.8%。

唐建伟分析道,8月份机电产品、家用电器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3%、33.4%,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38.8%、12.8%,可以看出“欧美在疫情消退后开始出现补库存现象,也印证了欧美制造业PMI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服装及衣着附件、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8.6%、6.7%,表明欧美国家消费内需并不强。

从国内外贸行业的发展来看,积极行动优化升级外贸商品结构的效果也在逐渐显现。

例如北京,据海关统计,前8个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带动医药健康、信息技术相关产品进口规模持续增长。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相关产品进口增长23%,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的25.6%,行业发展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同期计算机通信技术、集成制造技术、电子技术相关产品进口分别增长19.6%、37.4%、23.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显现。

今年8月印发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要积极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做强做优“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等特色优势产业。

非疫情物资出口比重回升

由于欧美疫情逐渐消退,与防疫相关的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等出口下降并不在意料之外。

前8个月,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46万亿元,增长10%,占18.2%。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6840.9亿元,增长17.9%;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6008.3亿元,下降18.4%。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石先进提到,“根据WHO提供的COVID-19目录计算中国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COVID-19物资出口可以发现,2020年5月开始该类产品出口占比就逐渐回落,从去年5月10.5%跌到12月的3.4%,今年2月上升到4.0%,随后微幅下降。

“总体来看,防疫物资出口占比仍比疫情前高1.0%,总量也是疫情前的两倍。疫情物资出口的确正在逐渐回落,但也应该注意到结构上的变化。”石先进表示,其中个人防护用品占比回落最快,从去年5月的74.9%回落到今年4月的35.0%,而药品出口比重和绝对量都在上升,比重从去年5月的4.8%上升到今年4月的33.0%,出口量也从10.4亿美元上升到32.3亿美元。

“推动药品出口增加的主要是疫苗和其他药品,说明中国的防疫物资出口结构也在转型升级。同时通过计算宅经济物资可发现这类物资出口总量与占比也在回落,而其他非疫情物资和非宅经济物资出口比重正在回升。”石先进说。

赵耀庭则认为,Delta变种病毒相关病例激增,可能会继续推动近期海外市场对中国医疗和电子相关产品的需求。“但随着美国和欧洲消费者从商品消费转移到服务消费,未来几个季度出口有可能会相对放缓”。

进口或呈“量增价缩”趋势

前8个月,铁矿砂、原油、煤等商品进口量减价扬,天然气进口量增价跌,大豆进口量价齐升。其中,进口铁矿砂价格上涨71.2%;原油上涨30.7%;煤上涨13.4%;大豆上涨27.8%。

唐建伟预计,下半年后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环比将逐步回落,而同比增幅仍比较高,价格因素仍是维持进口稳增格局的主因。随着国内财政将发力促进经济稳增长,国内需求将会逐渐增强。预计进口可能从上半年“量减价升”转向“量增价缩”的趋势。

专家认为,欧美经济复苏走势及运力不足、运价攀升是影响出口订单的主要因素。“开放与经济刺激使国外产业链逐渐恢复正常,外贸企业的出口旺季一个是在农历新年之前,“在中国工厂因假期关闭之前确保库存”,另一个是从夏末就开始的为圣诞节购物所作的准备。”石先进表示,“目前还有港口与仓库货物积压的情况,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看不到海运价格下降的迹象。如果有拐点,可能会在明年2月农历新年时,随着出口贸易的季节性回落,海运价格会有一定降幅。”

(记者 刘昕)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7 72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