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正文

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形成大融通发展新生态

时间: 2021-09-16 14:47:39 来源: 国际商报

工信部、商务部等六部门于2021年7月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平台载体,支持领航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联合中小企业建设产业集群。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走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路子,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近日,在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经济研究中心举办“培育新型实体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认为,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不仅需要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高自身价值链、聚焦主业增强竞争力,也需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的新型实体企业的“助攻”以它们扎实的基础设施网络、创新的技术能力来推动资源开放共享、技术外溢、产业链协同发展,从而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加速向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

赋能:补链强链

“科技和产业变革为新型实体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不断创造着新的应用场景以及产业运行和经营模式,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一批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把供应链管理、生态运营能力和物流体系开放给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赋能。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也服务了消费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新型实体企业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专业化,做专业的事情;二是多元化,用更多新型手段(数字化)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和形成生态;三是社会化,提供新型的基础设施,以务实的形态服务于社会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北京易路商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年营业额约在3亿元左右。此前,该企业在江西南昌中标一个大项目,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相关的本地部署。但按照传统线下采购流程,需要大约1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借助京东企业购数字化采购能力,易路商舟仅用数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物品的购买及配送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易路商舟在江西的业务发展速度。

京东零售集团企业业务事业群中小企业平台业务部总经理罗晓华表示,为降低中小企业采购数字化的“门槛”,京东企业购打造“快采购、轻管理、一站式”数字化采购服务平台,通过将采购全流程数字化,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采购。中小企业无需额外投入,便可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红利。目前,京东企业购已服务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超过2.7万家,在全国4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占到整体近70%。未来将通过供应链协同、打造“专精特新”生态圈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标杆模式,为“专精特新”建立系统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高质量服务模式。

改造:聚焦共性

研讨会现场,参会人员普遍认为,数字化应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挥价值的关键领域。一方面,大型企业在数字化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施经验;另一方面,数字化虽是中小企业跨越周期发展的利器,但受制于规模、资金、人才储备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敢转、不想转、不愿转的障碍。双方的需求和能力存在极强的互补性。

“数字经济改造了传统产业。”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许正中指出,现代新型技术的迭代和叠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通发展,直接导致了产业链的多维度融合。数字经济让制造业彻底转型,新工具和新的制造模式使得降本增效成为新常态,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或者零交易成本。

“在与实体零售企业接触时发现,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科技自主研发能力,需要借助外部服务资源降成本、提效率,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达达集团零售赋能事业部副总经理卢明田介绍道,基于“零售+物流”双轮的合力优势,达达集团向行业开放技术能力,为有需求的实体零售企业,尤其是自身基础和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较为薄弱的中小零售企业,提供一体化数字解决方案,并通过履约配送、营销交易、商品管理、用户运营和数字化建设五大核心环节,助力实体零售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和销售业绩提升,引领并推动即时零售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刘向东认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生态,一方面要支持大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稳定的反哺,包括技术反哺、协同让利,同时,大中小企业协同起来反哺社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找准在产业链中的定位,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培优培强,才能在产业链中不可替代。

谈及下一步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方面的重点,毕吉耀建议,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要更多聚焦于共性的技术研发,依托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把几十万家中小企业融合在一起应用这些共性技术。相关部门也要围绕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角度设计考虑政策,真正解决产业链升级当中关键性、基础性的技术问题。

(记者 李子晨)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7 72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