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表明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主张和决心,同时,对北京市发挥服务业开放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北京市“两区”建设一周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两区”建设一周年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
商务领域是“两区”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一年来,北京圆满举办了2021年服贸会,153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参会,实现各类成果1672个,总量超过上届;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王府井商圈获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全力推动22个传统商圈和15个“一店一策”传统商场改造升级;印发并实施鼓励首店发展2.0版政策,今年上半年吸引首店(含旗舰店)434家落地北京,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驻数量251家;举办北京首发节,发布国际品牌和新国潮时尚新品万余款。
与此同时,北京口岸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京津冀三地跨境贸易数据“上链”,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市商务局《区块链数据资产保管箱助力外贸企业数字化运营》入选商务部10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率先试行全国首个数字贸易统计测度方法,为数字贸易统计研究贡献了“北京方案”……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小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北京将从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是对接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在“两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北京将继续立足“四个中心”建设和优势产业定位,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跨境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商务部指导下制定出台北京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案,更好发挥北京开放创新的引领作用。
其次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争取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累计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额4.9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8%。2018年,北京成为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之一,经过3年多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北京将继续在数字贸易创新、国际规则对接、优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发力,争取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彰显北京服务贸易的特色和亮点。
再次是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2020年,北京市数字服务出口占全国比重达到22.6%,体现了北京数字服务出口在疫情背景下的发展韧性和在全国数字服务出口中“桥头堡”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北京将以打造科技和制度双创新的数字贸易示范区为目标,结合市场主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从规则、制度、承载区域等探索创新举措,推动数字贸易示范区、“两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形成联动。
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
谈到数字经济,“两区”建设一年来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效。
在政策创新方面,《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措施,为自动驾驶、数据保护与利用提供了详细指引。在机制探索方面,设立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组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为国内首家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数据交易所。在共享开放红利方面,完成全市千兆固网布局,重点实现自贸区5G信号覆盖;服务企业享受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优惠;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动数字贸易,实现物流、通关主要数据上链,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动态化、可视化等。
北京市拥有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从2000年开始,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推动北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实现增加值1453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3%。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产业比2020年的比重上升了2.6个百分点,保持高速增长。
展望未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仝海威表示,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将从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突出“数字”驱动,把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作为城市减量发展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二是突出“全球”争先,一方面,布局领先一代的数字技术,围绕“感-传-算-用”的数据链,超前布局6G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算法创新、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抢占数字技术制高点;另一方面,探索形成领先的数字治理规则体系,以“两区”建设为契机,打造数字经济新特征,系统谋划制度规则创新,为我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提供北京方案。
三是突出“标杆”引领,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实施一批标杆工程,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业体系。
四是突出“城市”孵化,通过推动“数字市民”“数字政府”“数字企业”等数字化主体建设,加快构建数字社会生态。通过5~10年的接续努力,把北京打造成为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六个高地”,即城市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国际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新兴数字产业孵化引领高地、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高地、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服务高地和数字经济对外合作开放高地。
(记者 王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