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形势的持续向好推动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大幅度增长,但海外疫情的反复却让港口周转效率大打折扣,船期的延迟传导至末端,一度造成航运价格暴涨,国际集装箱“一箱难求”的局面目前情况如何?对此,在9月26日召开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回应称,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基本得到缓解。
为解决集装箱紧缺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同商务部、工信部等部委采取积极措施,包括配合工信部协调我国的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协调班轮公司加快空箱回运等。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孙文剑表示,目前集装箱月产能已经由以往的20万标箱提升至历史最高50万标箱。
“随着我国新造箱产能释放,空箱周转加快,据主要的班轮公司反映,空箱短缺情况目前已经基本得到缓解。”孙文剑提到,我国主要集装箱生产企业新箱库存已经超过40万标箱,新箱供给有充足保障。目前只有个别班轮企业因为船期延误、天气、疫情防控等影响,在个别港口可能出现临时性的少量空箱短缺。
此外,引导国际班轮公司加大中国大陆出口航线运力和集装箱供给,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也是重点之一。据了解,在中国大陆主要航线上,今年1-8月,各主要班轮公司投入的舱位数也开始大幅度增长,其中北美航线运力达到911万标箱,比2020年、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40.2%和24.8%。西北欧航线运力为567万标箱,比2020年和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3.7%和8%。
在推动港航企业和进出口企业加强合作方面,交通运输部鼓励中国的货主企业与班轮公司积极商签长期运输合同,提供稳定供应链保障。孙文剑介绍,长约客户是集装箱运输的“大头”,很多境外货主企业都会签署长期的合约,以稳定价格获得运输服务保障。
据德鲁里世界集装箱指数,上周从上海向洛杉矶运送一个40英尺标准集装箱的运费已达到10377美元,约合人民币近670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29%。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解决集装箱短缺的问题,要从物流和货流两方面共同发力。货流发展快,物流跟不上是不行的。而且这里面也有结构性的问题,例如去的多回来的少;区域结构方面这个港口多别的港口少;商品结构方面,货物多集装箱少,因此也要在这些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均衡。
“这个时候适当增加集装箱的产能是对的,但不能无限扩张,最重要的还是要合理调配。”白明解释称,例如空箱往回拉、租用其他航运公司的集装箱等措施都属于合理调配。
外贸恢复很快,但国际航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港口运转不灵的情况。“其实去欧洲的货物可以考虑多用一些中欧班列,目前中欧班列已经比以往好多了。”白明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欧班列发挥了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大力承接海运、空运转移货物,继续在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助力国际抗疫合作中发挥关键作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曾介绍,今年8月,中欧班列开行1323列,连续第4个月超过1300列,运送12.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6%,综合重箱率达98.4%。
(记者 杨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