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体育运动,不少“佛系”大学生表示运动很累,喜欢宅在宿舍,选择“躺平”,推崇“修身养性”。但一到体质测试,部分大学生就慌了神。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下降。
大学生的体质,不仅仅关乎着个人的身体健康,还关系着一个国家青年人的精神风貌。伴随体质健康下滑,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对未来工作抗压能力的下降。
提高大学生体质,高校首先要向大学生宣传普及科学的健康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处方。大多数没有运动意识的大学生,他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往往是单一的,比如对着电脑屏幕久坐、晚睡熬夜等。因此要让学生意识到,早睡早起、积极运动是长期以来人类适应环境的选择,违背这个规律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路径。获得东京奥运会中国首金的杨倩就是清华大学“体教融合”实践的受益者。将体育资源与教育资源相结合,不只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综合考虑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丰富学校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体育环境的营造也是加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环节。营造适宜的体育环境要改革教育教学体制,落实好国家规定的体育工作标准;从技术设施、信息服务、体育指导等方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可以多吸纳优秀的体育人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思考一下,有多久没有酣畅淋漓地跑步了,身体有没有亚健康的表现?须知,锻炼身体带来的舒适感是手机等电子设备无法比拟的。
郝博文(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