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面,八人位相向而坐的不锈钢餐桌,超大画幅食堂电子屏。铃声响起,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排起长队,窗口那头飘来阵阵饭菜香,用餐的美好时光到了……
新学期,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实验小学迎来了新落成的校园餐厅,至此该县完成了校园独立食堂全覆盖。2013年以来,遂昌县持续投入,完善机制,补齐短板,深化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为学生营造了家园般的就餐环境。
学校餐厅变身“家庭厨房”
遂昌实验小学的独立食堂迟到了几年,是因其地处市中心,办学空间十分局促。其实早在2013年,遂昌就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给7所有“历史难题”的城乡学校办起了食堂。
金岸小学的食堂就是那时候建起来的。“那块地征了8年,当时学校食堂只有三十多个平方米,两个炊事员。土灶每天烧一个菜,一个烧柴火的蒸饭车要供700多人吃饭。”等到工程结束,时任校长黄瑞彪激动地发现:学校不但有了新食堂,还是全县第一个实现电气化的学校。
一手建食堂,一手抓改造,这是遂昌的基本思路。在全国各地校园食堂还在用柴灶、柴油灶的时候,遂昌就率先开展了“煤改电”“柴改电”工作,并根据《浙江省量化等级评定标准》,同步提出了学校食堂等级创建工作方案,围绕场所环境、设施设备等12个加扣分项进行提升改造。各校做到从验收到配餐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甚至是工作人员在打餐前的二次更衣,都写进了规定里。到了2015年,遂昌学校食堂已全面实现电气化。到如今,该县A级食堂数量已从最初的1所增加到16所,等级食堂的覆盖率达到100%。
“食堂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尽可能参照家庭厨房的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就餐质量。”遂昌县教育局局长邱根松说。
今年,“食堂微改造”列入遂昌县民生实事项目,包括了改造下水道、更新抽油烟机、添置烤箱等30个工程。“遂昌实施了多年的‘一蛋一奶’营养餐工程,现在有了烤箱,可以把鸡蛋做成蛋挞,改善了孩子们的口味。”一位校长说道。
建章立制“拔高”标准
番茄炒蛋、大排和空心菜,还有一份西瓜。这是北界镇中心小学学生苏敏的一顿中餐。苏敏津津有味地吃完后,跑到一旁的“加餐窗口”,又点了一份大虾。记者给她算了一下,标准餐加上加餐,一共花了8元。
“加菜加饭不用另外付费,多余的饭菜全都能吃完,一点儿没浪费。”班主任楼芳波告诉记者。
维持完秩序,楼芳波跟着学生一起点餐,在学生身边的空位入座吃饭。他说,以前师生在不同餐厅就餐,教师的菜是另外烧的,学生也没有选餐。今年上半年,县里实施了“师生同菜同质同价”民生实事工程,取消了教师食堂和教师单独配餐,师生每餐支付一样的菜价,吃一样的菜。
县教育局派出36名校园督学,分赴学校实地督查体验落实情况。调研发现,师生同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安全用餐。“个性加餐”又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师生的用餐满意度不断提升。
“师生同菜同质同价”,对厨师的技能也是一大考验。有营养,又要有好的味道,才是“家园式”餐厅的标配。为此,遂昌县教育局对全县96名校园厨师开展了为期8天的技能培训,涵盖食堂健康菜系知识、菜肴装饰与美化、家乡特色名菜制作与相关菜肴开发等内容。一场培训下来,76名学员通过了中式烹调师中级操作技能考核。
大数据,云监管
冰箱温度异常会报警,紫外线消毒时间不够会提醒……在遂昌县教育局计财中心主任叶锐的手机上,“智慧食堂”APP实时监控着全县的每一所学校,餐饮安全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在案。“我们还能从师生每日的刷卡点菜数据中,分析不同菜谱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一周营养配比的科学性。”叶锐说。
2016年,遂昌县就提出“阳光食堂”的要求,对原料清洗、切配、烹饪、专间、预进间、餐具消毒等6个场地设置了探头,对餐具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冰箱温湿度等五类场景实行智能化监测。
一方面数字赋能,另一方面开展“阳光晾晒”。各校班委会成员可在线查看孩子的一日菜单,配菜间、切菜间、炒菜等区域动态一览无余,就连洗菜、配菜、炒菜整个过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实行“五阶段”的双重监管,对学校食堂的管理台账,大宗物品、农药残留、入库食材、经营单位等进行量化评价。县纪委监委更是将“探头”延伸至校园食堂各环节,校园食材通过招标确立3家供货商,实行分片区统一配送,采购价格比市场价低许多,如蔬菜价格下浮率为40%,肉类的下浮率为20%。
一系列监督组合拳,为的是校园食堂的浓浓“家园味”。“新学期开始了,‘家园式’餐厅将接受师生们的检阅,暖心、放心、清廉的校园食堂将是我们始终不懈的工作方向。”邱根松说。
(记者 蒋亦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