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于伟仕仍将自己定位为“攀登者”。
尽管由其掌舵的悦康药业(股票代码:688658)已于2020年12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可他从未将之视为成功的标志,更遑论终点。
(相关资料图)
“上市只是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我们要以上市为新的起点,再次出发,向着更宏大的目标坚定前行”,2021年夏天接受《徽商》杂志记者采访时,于伟仕说过的话言犹在耳。时隔不过一年,他又在自己设定的新“起点”上,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首个1.1类创新药爱力士®枸橼酸爱地那非片获批上市,打破了悦康在新获批创新药领域的空白;积极布局mRNA疫苗和小核酸药物,全面切入核酸赛道;引进多肽药物研发管线……于伟仕带领悦康从仿制药到创新药,再向现代化生物医药企业全面进发的变革步伐异常坚定。
“我没有压力,光想不干才会有压力”。从当年的仿制药龙头到如今的科创板新贵,这位从安徽太和走出去的徽商已经带领悦康狂飙突进了21年,一路疾驰,从不停歇。于伟仕希冀将悦康打造成“药业航母”,因而一直在做难而正确的事。
剥开工业的外衣,让科创底色得以充分展现,于伟仕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使悦康真正成长为“时代的企业”,他早已习惯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百米“冲刺”新赛道
夏秋之交,北京仿佛提前镀上了一层金色的纱笼,令人期待的丰收季节即将到来。择其时再访悦康,也让记者可以从新的视角审视已现端倪和潜藏其中的种种变化。
“我现在是个‘70后’,但我很快会成为一个‘80后’,大家都是一个年代的人。”采访中,于伟仕难得地和记者开了个玩笑。
这位年逾七旬的长者身上散发着浓厚的专属于上位者的威严,在悦康,他是不容忽视、不可置疑的绝对权威。
自2001年落子北京亦庄,于伟仕在一块仅10亩大的“弹丸之地”上创立悦康并于2008年创造了超10亿元产值,震惊业内。随着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悦康顺利跻身中国上市药企阵营,并成为其中重要一员。
二十多年来,悦康荣誉颇多——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医药工业研发十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企业“绿色工厂”、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行业领军企业、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并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但荣光属于过去,于伟仕不想多谈。
他更希望对悦康的未来负责。
“我每天都处于‘矛盾’中,没有问题的时候找问题,每件事都给自己挑刺,都会跟自己较真。我一直在自我加压,没有人强迫我去做事,都是我自己想要去做的。”于伟仕坦言。
这样的“矛盾”和“割裂”,在如今的悦康身上同样清晰可见。
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中路6号的悦康总部展现的是过往二十年悦康走过的“旧时光”,在这里,包括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悦康的明星产品走向市场,为其赢得发展先机。
但不容回避的是,从产品线到空间布局,这里都很难和“科创”二字发生更深层次的关联。
真正为悦康科创赋能的是与之相隔不过数公里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七街11号院,即悦康人口中的“东区”,悦康药业集团药物研究院、核酸药物创新中心的相继落户,终让悦康的科创底色渐显。揭开神秘面纱的子公司北京科创鼎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更添创新力量。这些都被视为引领悦康未来前行的“新势力”。
以“百米冲刺”的劲头跑入新赛道,于伟仕从未迟疑。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mRNA技术为更多人所知,mRNA技术背后是核酸药物的崛起。
当前,随着关键技术突破及重磅药物的出现,核酸制药已经成为生物医药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大有形成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之后现代制药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之势,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经济价值。
去年2月,悦康药业全资收购杭州天龙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主要从事核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其化学药品1类新药CT102系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反义核酸(ASO)药物,冻干剂型,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治疗。通过收购,悦康真正进入核酸和mRNA创新药赛道,成为国内首个获得核酸药物临床批件的上市药企。今年1月,CT102完成I期临床研究,并于3月启动临床IIa试验。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4月悦康获得核酸药物递送系统重要专利。
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药物研究院院长宋更申告诉记者,递送系统是核酸药物成药的关键技术,LNP递送系统是目前唯一经过大规模临床验证的mRNA药物递送系统,有极高的技术壁垒。该专利获得授权极大地增强公司核酸药物研发能力,可扩充核酸药物管线,对悦康药业核酸药物平台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除了全面切入核酸赛道,悦康还在今年1月引进多肽药物研发管线,向现代化生物医药领域全面进发,其势已成。
目前,悦康药业聚焦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传染病等三大重点治疗领域,巩固夯实核酸药物、多肽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特色中药制剂四大技术路线,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外部引进等多方式积极布局创新药研发管线,加快实现创新药研发的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022年度半年报显示,悦康药业研发项目合计55项,其中在研创新药项目16项,在研仿制药及一致性评价项目39项,形成了强大的创新专利壁垒,截至报告期末,悦康累计获得专利178项。
悦康药业2022年半年度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投入高达2.24亿元,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令人惊讶的106.71%。
“没有产品就没有生命力,创新的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未来。光靠产品价格、规模优势,这种核心竞争力也不会持久。我们必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产品,要实现这一点,悦康应该在创新研发上下更大的功夫。”长久以来,于伟仕对于创新的坚守一以贯之。
新旧转换间,一个崭新的悦康渐露峥嵘。
高筑“护城河”
众所周知,药品研发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行业。
尤其是此次进入崭新赛道,事关未来发展大计,不容有失。
于伟仕却处之泰然。熟识他的人都知道,过往几十年岁月中,他早已习惯以超前眼光布局未来,几未失手。
正如“2021中国医药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对于伟仕的高度评价,他胜在“前瞻性的发展布局和坚持创新构筑强大竞争壁垒”,而这些都为悦康的发展筑起了厚实的“护城河”。
早在20世纪80年代,从安徽太和走出去的于伟仕就在广东珠海打下一片天地,依靠代理头孢大单品迅速打开市场。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在发展顺风顺水之时北上,落子北京亦庄开始悦康的工业时代。
原因无他,唯“前瞻”耳——商业流通永远受制于人,不如开辟新天地。
悦康成立之初,于伟仕暂定以头孢类药物生产为主的发展路线。很快,悦康旗下多个头孢类药物销售额破亿。于伟仕又瞄定奥美拉唑、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注射用兰索拉唑等产品,尽管强敌环伺,但悦康仍笑到了最后。
早在十多年前,在于伟仕的授意下,一个名为“立项领导小组”的团队正式成立,他要求研发部门在进行新药研发的同时,还要肩负起市场的职责,即对市场进行调查和信息搜集,然后对接销售部门从一线获得信息,继而与生产部门讨论后把资料提交给自己。三个重要部门信息打通之后,于伟仕基于信息进行决策,注射用兰索拉唑等项目就是这样脱颖而出的。2010年5月拿到了该产品的批文并投入生产后,悦康成为国内仅有的几家生产企业之一。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于伟仕在某些方面的决策方式与任正非不谋而合,这也是他最为欣赏敬佩的企业家之一。
这样富有远见的协同高效模式也深刻影响着悦康的发展轨迹。
以前述收购天龙药业为例,竞争可谓激烈。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杨磊在公司工作已有十多年,回忆起那次收购,他连用“紧迫”形容。
“不止我们一家看中了天龙,基于过往工作经验,各部门各司其职,在最短时间内为决策提供了高效依据。收购完成后,我们又快速开启临床研究等工作,才能在一年内时间将临床工作推进得如此迅猛。”在其看来,悦康之所以能够快人一步,正是多年来各部门密切合作使然。
加大管理协同力度的同时,悦康也在产品上下足功夫。
于伟仕的“三产”理念声名在外。
长久以来,悦康以“产品、产能、产业链”为核心加强全产业链建设,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让企业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在北京组建了集团药物研究院,并以安徽、河南医药原料、药用辅料基地为基础,在北京、广州、合肥建立了不同的制剂生产基地……悦康深化原料、辅料、制剂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从源头保证了药品质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缓解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提升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
经过21年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悦康已建立起自己的独到优势,特别是沉淀了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品种选择能力,现有品种及在研品种均基于市场需要和临床需要进行推广和研发,使现有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市场,也为在研品种做好了商业化布局。在“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转化一代”的策略下,悦康的爱力士、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活心丸、即将上市的“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适应症为急性脑卒中)等大单品都将成为悦康明星产品线的重要一环。
“董事长是非常敏锐的,他对临床医学的认知极为精准,商业嗅觉灵敏,对产品的研判已经内化成一种企业家本能。”这是采访过程中不少悦康员工对于伟仕的评价,这或可视为悦康发展的关键密钥。
开启未来新征程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是于伟仕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事实上,他也一直试图校准方向,让悦康在航行中不至偏航。
“船长”固然重要,但于伟仕一直在努力为悦康增加稳固的砝码,以求行稳致远。
这从于伟仕对人才的渴求上可见一斑。
现有职工150余人,其中教授2名、博士10名、医学硕士38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3.3%……这是悦康子公司科创鼎诚交出的人才“成绩单”,含金量十足。
临床试验是药品上市前的必经之路,每年都有大量的临床试验付诸实践,科创鼎诚承担了悦康所有的临床试验服务(CRO)。2015年,新药审批改革彻底改变了中国医药市场环境,临床试验面临大洗牌。“悦康药业集团创立鼎诚的初衷,就是要加快悦康药业集团临床科研项目转化和落地速度,省去纯CRO公司的商业化立项过程,从质量、进度上突破,为集团的临床研发项目提速、增效。”于伟仕也对其寄予厚望。
此后几年,伴随着临床试验自查核查和仿制药品一致性评价的陆续开展,CRO机构的发展迎来“冰与火的阵痛”。在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各大药企在药品研发尤其是创新药的开发纷纷加码,CRO公司在悦康“大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更能感受到来自产业变革中的机遇与压力。
科创鼎诚总经理王霞至今都记得,尽管承受种种压力,但于伟仕从不吝惜对CRO业务的投入,对科创鼎诚的项目申报、人员招募、设备采购一路大开“绿灯”。
“董事长惜才爱才,他一再强调研发就是在抢时间,他比谁都渴望看到我们的成长。正是董事长的重视,科创鼎诚才有了如今巨大的生存空间。”王霞告诉记者,悦康拿出了行业领先的薪酬待遇招募人才,很快,团队声势壮大起来,2021年年底科创鼎诚完成国家认证,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这一历史性事件,加快了公司专业化进程。
于伟仕还为科创鼎诚请来了阵容豪华的“智囊团”。
截至目前,科创鼎诚已与王福生、张伯礼、韩德民、陈可冀、陈孝平、郭应禄、杜冠华(欧亚科学院院士)等多位医学界知名院士取得确切合作,为悦康药业集团的临床研发工作积极开拓专业领域研发产品,为高端中药制剂、创新药化药及未来的生物链条产业进行布局。
“纵观悦康发展史,我们一直在做难而正确的事。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坚持这样的做事风格,才有了如今的悦康。我们愿意投资未来,让科技创新真正引领悦康的发展。”于伟仕直言,科创鼎诚的未来绝不止于巨大的想象空间。
第三个十年的征程序幕已经拉开,于伟仕关于“药业航母”的设想进一步具象化——打造创新引领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企业;深化原料、制剂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打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路线,践行出海战略。
前两个目标已具雏形,可对于悦康而言,全球化征程不啻“勇闯无人区”,虽然已有尝试,但在全面向生物医药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悦康的国际化步伐每迈出一步,都相当艰难。
九年前于伟仕首登《徽商》杂志封面,彼时的悦康已开始国际化扩张。
“中国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全球市场意识。而要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成功,就必须为全球市场提供优越的产品和服务,就必须接受有形和无形的全球标准。”当时,为了避免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行业标准不确定性,同时也为进军海外市场铺平道路,于伟仕早已做出决策,对悦康药品生产管理体系进行欧盟GMP认证、美国FDA认证标准新建或改造。2013年年末新版GMP认证大限之时,悦康下属所有药厂的药品生产线已全线通过新版GMP认证,全面提升了公司的制剂生产水平。
与国际标准的率先接轨,无疑让悦康产品获得了进军海外市场的“通行证”。2013年,悦康仅在制剂产品方面就取得57个品规的出口注册证,产品出口到德国、俄罗斯、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出口德国具有里程碑意义。
于伟仕不限于此,他深知把公司带入全球化经营渠道的最重要步骤是采纳和运用全球化的思维方式。“我们的企业不仅仅要在本土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而是力争使自身成为跨国公司,而成为跨国公司的战略就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着重于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参与全球分工。”深藏在于伟仕内心深处的悦康国际化路线图,掀开一角。加码核酸药物亦是他国际化“尝鲜”的坚实一步。
和于伟仕交流能明显感受到这位长者对于实事求是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变化的深入洞察。他很少谈论管理的“道”和“术”,不说虚言,所有的话都“有的放矢”。比如于伟仕说,做药就要坚持“质量没有99分,只有100分和0分”,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为了将这个理念在悦康内部贯通,于伟仕要求所有员工将“诚信做人,勤奋做事”放在自己心里。比如他说的做药就要有“真人真心真本事”,既要务实地给企业创造效益、实现盈利、做好品牌和销售工作,也要高屋建瓴地以企业文化驱动成长。
“到今天我们仍然不算成功,只能说在成功路上前行,远远没有到达高峰,一直在向上攀登。”独处时,他喜静坐、常思己过;交友时,可闲谈、不论人非。于伟仕话语朴实,却透着不甘人后的自我驱动和自我审视,这也常常让人忽略了他的年纪,甚至让人喟叹他比年轻人还拼。“忙,会让身体变得更好。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就没有精力再去考虑自己年龄多大,还能活多少年。”于伟仕虽严肃却不失幽默。
采访即将结束时,于伟仕起身来到窗边遥看远方,跟随他的目光,目之所及的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繁荣景象,这里因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的药企而得名“北京药谷”,这里既有民族老字号同仁堂,又有拜耳、赛诺菲安万特等跨国制药巨头,悦康药业大楼同样矗立于此,同众多医药企业一样,为守护人类健康而生。
盘桓于此的21载,他一直在践行“营造全球喜悦,关爱人类健康”的承诺。带领悦康成为“药业航母”是他意欲征服的另一处高峰,永攀登,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