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探索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开展长江支线运输航线共舱管理新模式、办理安徽省首笔第三方担保方式办理的套期保值业务……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一个个制度创新成果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诞生。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创新,重点在贸易便利、金融开放、科技产业等领域开展探索突破,今年1月至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共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
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合肥片区打造跨境电商全流程数据共享模式,提升跨境电商出口中转效率,节约中转时间24小时、年节约资金成本约500万元。芜湖片区推动贸易智慧化数字化应用,“芜湖智慧港口建设”案例入选中央网信办2022年度数字科技企业双化协同典型案例。蚌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在金融开放创新领域,合肥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开展“双保贷”、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等试点。芜湖片区落地全省首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总规模4亿元人民币。在“科创+产业”融合领域,积极推进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合肥片区出台“双自十条”支持政策。
此外,安徽省在3个自贸片区以外的13个省辖市设立联动创新区,实施支持联动创新区建设十项举措。各联动创新区积极复制推广全国和省级改革试点经验,成效明显,部分复制率超过80%。结合实际不断开展创新探索,形成了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林业碳汇模式、散装出口沥青产地检验模式等一批制度创新案例。
两年多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开放高地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今年1月至10月,安徽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实现进出口1560.3亿元,同比增长29.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8.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FDI)6.15亿美元;新增注册企业12823家,同比增长3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9个百分点。安徽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25%的进出口、32.9%的利用外资、3.9%的新增注册企业。1月至10月,全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8个,协议引资额24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