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社区老年食堂内,志愿者们教老年人做剪纸手工制作。
(徽商网讯 )鲇鱼炖豆腐、辣椒炒马铃薯丝、清炒杏鲍菇、一碗紫菜蛋汤、一碗白米饭……2月10日中午,尽管春节后的天气依然有些寒冷,但79岁的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清水河社区居民华大爷照旧步行10来分钟,来到家附近的清水河社区老年食堂吃上一顿美味又健康的午餐。
(资料图片)
华大爷不知道的是,这三菜一汤里有一半都是“炒菜机器人”自动完成的。
清水河社区老年食堂内,老人们在窗口打菜。
在六安市民政局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养老+金融”新模式下,他这顿10元的午餐,自己只需付7元钱,“政府补贴我3块钱。”
“一个月我有20多天都到这里吃饭。”自去年夏天该老年食堂开业以来,华大爷便和老伴带上身份证,填报了信息,办了饭卡。
“子女住得远,平时上班又忙,我们年纪大了,买菜做饭也不像以前那么利索。有了老年食堂,我们吃饭就省事多了。”荤素搭配、便宜实惠的老年食堂让华大爷颇为满意。
六安市民政局副局长曹文武告诉《徽商》杂志记者,每天像华大爷这样来这里就餐的老年人可达300人次。这间由社区养老用房改造成的老年食堂面积达780㎡,由乐天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改造并承包运营,不仅仅“承包”了附近老年人的午餐和晚餐,还招募了一批志愿者,不定期在食堂里为老人们组织手工制作、健康讲堂等活动,真正做到了“暖民心”。
清水河社区老年食堂内,老人正在用餐。
除了清水河社区老年食堂,六安全市自202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发布十大暖民心行动以来认真贯彻工作部署,积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全年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154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62个,助餐40万人次。
其中,城市按照10分钟就餐服务圈布点,原则上“一街(街道办事处)一堂”“一居(社区居委会)一点”;新建居住区要求将助餐服务设施作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配建,老旧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要求通过整合、改建、租赁等方式,将可利用资源改造为老年食堂、助餐点。
农村根据人口集聚程度合理选点,原则上“一镇一堂”“一村一点”,在乡镇政府驻地集镇建老年食堂;行政村优先考虑留守老年人多、居住比较集中的中心村庄建设老年助餐点,利用公房、乡村养老服务设施、闲置校舍、镇村自有食堂厨房等改造建设。
曹文武介绍,六安市通过打包整合资源、对外发包、招投标、合作洽谈等多种方式,吸引有资质、有经验、条件好的餐饮企业或养老机构运营老年食堂,采取集中配餐、中央厨房等方式配餐至其他助餐点,实现“老年食堂+助餐点”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运营,保证食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该市还在安徽全省率先实施“智慧餐厨”,与烹饪机器人制造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老年助餐机构推广应用智慧餐厨设备,节约人力成本开支。
“今年,我们计划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144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332个。目前,我市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154个,完成率达106%;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62个,完成率达109%。”曹文武表示,新年伊始,六安市老年食堂建设的“小目标”已然走在实现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