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共研发出19款镜头,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尼康一年最多上3款新镜头。”1月12日,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庚光学)产品经理曹育告诉《徽商》记者。
(相关资料图)
曹育口中的镜头即是该公司生产的“老蛙”镜头。此前,三款定制“老蛙”镜头跟随载人飞船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参与纪实片《飞越苍穹》的拍摄,在广阔宇宙空间中,发挥出了“老蛙”可旋转超广角镜头特性。
中国航天飞船+中国镜头的组合,迅速在摄影发烧友圈引起热议。
实际上,不止在太空,在陆地甚至洞穴,“老蛙”一样拿手。譬如24mm特制微距镜头能够帮助用户深入洞穴等特定场景完成拍摄,“昆虫等小型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惯,利用这款微距镜头就能完美捕捉。”曹育介绍。
当天,在位于合肥庐阳经开区中科大校友创新园内的长庚光学企业展厅内,整齐摆放着不同规格的镜头产品,造型细而长的特制镜头和反射着光线的镜面,烘托出国产镜头满满的科技感。
而展厅入口,被布置成长镜头形状的弧形长廊,向参观者展示老蛙近些年取得的不凡成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肥市工业设计中心、首批入驻中国空间站专业电影镜头、2020年度影像技术新闻协会(TIPA)大奖……
临近春节,工人们已经放假,而研发人员还在打样,做新品改善测试,为节后新镜头的上市做好准备。这也是公司成立十年来每年坚持研发投入为先的真实映射。
“一般来说,一款镜头从光学立项到最终组装上市,至少需要10道流程,快的话一年,慢则三年。老蛙的上市更新频率之所以能独树一帜,遥遥领先其他厂家,与十年如一日对研发的高投入不无关系。”曹育称。
镜头市场长久以来大都被国外品牌垄断,但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像老蛙一样的国产镜头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品牌,并在行业面临多重压力以及传统优势品牌的竞争夹缝中,抢抓契机逆势崛起。
长庚光学成立于2013年,主要以光学领域科研创新为导向,致力于可交换式镜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国内,摄影爱好者们都习惯把他家的产品称作“老蛙”镜头。
除了凭借14mm T2.6这一强悍性能的镜头跟随神舟十三号升空以外,因其较好解决机舱内拍摄空间狭小等一系列难题,“老蛙”早在2019年就出现在国产电影《中国机长》的拍摄中。
“我们主要销售市场还是在国外,2022年海外和国内的销售占比是七三开。新的一年,‘老蛙’将坚持研发更新,不断满足用户需要,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老蛙’,用上‘老蛙’。”曹育的一番话,也是很多外向型企业在2023年的目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