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算队伍里,喇叭突然喊“黄靠靠”,前面大哥一哆嗦,手机差点掉地上。
那一刻,全场安静三秒,接着是压不住的低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名字本该是护身符,结果成了社死按钮。
有人叫“赵坟财”,登机广播一出,整个候机厅都在找“找坟财”。
护士“殷晶”被喊全名,病人直接脸红——谐音梗太狠。
老一辈说“贱名好养活”,可没提醒孩子长大要填高考志愿、要面试。
“郭钢套”去办银行卡,柜员反复确认是不是艺名。
尴尬像影子,从幼儿园跟到工位。
国外也逃不掉。
“Apple”“North”“Blue Ivy”听着酷,可简历关常被当成玩笑。
研究说,怪名字确实会让HR多犹豫几秒,几秒就决定有没有下一轮。
想独特没错,但独特到让孩子一路解释“我妈喜欢蓝色常春藤”,就有点累。
起名时脑门一热,日后孩子得用一辈子去降温。
所以啊,别把段子写进户口本。
可以冷门,别冷到结冰;可以有趣,别变成笑柄。
毕竟,名字轻飘飘三个字,压在孩子肩上可是一生
责任编辑: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