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正文

落实“双减”政策 让学生回归学校课堂主阵地

时间: 2021-11-03 13:59:31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回归学校课堂主阵地,对于学校深化教育改革也是一个契机。

通过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与当下教育发展瓶颈的深度分析研判,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完整人格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即将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培养,以此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而跨学科领域的突破为学生拥有完整人格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也可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路径。

一是跨学科融合意味着立足现实。在现实的语境中,实际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综合性,没有一个现实的情境是独自存在的,独立的学科无法解决一个具有复杂因素的现实情境。二是跨学科融合将带动教师的全面发展。面对学生认识方式的改变,教师也将改变其教育方式,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将更加综合性、体系化。三是跨学科融合将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有效连接,将理论知识与生命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有助于达到“知行合一”的生命境界。

基于此,学校要将跨学科课程与落实“双减”政策有机结合,把握“三个融合”,即课程融合、教研融合、活动融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在课程融合方面,校本课程体系化是跨学科融合的前提和保障。学校要建构课程体系,进而突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壁垒,形成“无时不课程、无处不课程”的大课程观,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以下简称七小)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建构“1+7”校本课程。1是指国家课程,7是指“善学、笃行、悦读、尚礼、健康、创新、博艺”。学校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校本化、创新化实施学科融合,通过给学生提供七个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研融合方面,教研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向标,单学科教研已经不适应学校发展改革。七小在原有学科教研的基础上,组建跨学科教研组,开展专项教研。同时,学校改革教研模式,通过板块教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依托互助教研提升实效。例如,板块教研中的幸福分享,就是教师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学科知识进行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科素养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利用多学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

在活动融合方面,活动开展课程化是跨学科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的质量。七小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期间,以全员参与的方式,利用“做足球、说足球、画足球、写足球”等形式,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学校将“开学第一课”“我们的节日”等活动课程化,从方案制定、目标定位、课程实施、过程评价等各个层面让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鼓励学生自觉运用综合性知识思考、辨析、实践。

跨学科融合的价值取向是实践运用,“双减”政策的意义在于实现学生时间与空间的自由。两者互相照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当然,“双减”政策的落地,还有很多方式,如提高课堂实效、创新作业方式、加强家校沟通等。但从根本上讲,作为教育者,要主动拉长教育时限,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教育;要从学生学习方式的习得、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去改变、去探索教育,从根源上解决学生负担重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科教学专委会委员、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7 72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