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质上,相对于“双减”所减的内容而言,“双减”所增的部分才是“双减”真正的初心。“双减”的目的是为了“增效”,即减轻作业“量”的负担,降低课外培训机构“量”的负担,追求教育水平“质”的飞跃。
课后负担减轻要求课堂教学质量“增效”。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属于学生课后的问题。当下,学生课后负担是相当重的,考试所给予的升学压力,促使家长对学生课后补习的期望加剧,教师留作业的数量成倍增加。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课后负担减轻的同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果要在课堂中高效学习,那么学生必定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但是,这种“下功夫”并不是重复机械的作业练习,也不是报五花八门的补习班,而是要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增负”。经由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引导,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博”,来逐步使学生精简地、高效地、深度地学习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增效”。
校外培训消解激励教师教学能力“增效”。“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这就要求学校更好地利用正规的校内资源为学生成长助力。校内资源的有效利用重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教学能力趋于低效,便会使学生根本不能在课堂中很好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只能寄托于课后的训练。因此,校外培训的消解会不断激励教师教学能力的“增效”,促使教师教学能力朝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育人价值转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效”。“双减”政策的提出促进了育人价值的转型,即以“课业负担的减轻”走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不能只考虑“双减”所减少的负担,更应该考虑“双减”在促进学生发展上的作用。“课业负担”的减少实质上是一种育人价值观念的转型。大量的作业与课后培训给学生的压力,其实是牺牲学生全面发展的权利,用过重的课业知识“堆积”与“输送”来实现学生应试能力的进步。由“双减”实施带来的育人价值转型,势必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增效”,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守护“双减”初心,要坚持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为旨归,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方式,以“双减”促进教育提资增效,进而创建良好教育生态,引领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