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正文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基础之上

时间: 2021-11-11 15:35:51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我县最近举办了一场“专家在我身边”语文教研活动,有幸与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张龙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张龙老师执教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其中的读与写环节非常成功,现场的教师都被征服了。

随后,一位当地教师也上了一节交流课《桂花雨》。这位教师特意效仿张龙老师,也很注重朗读和写话训练。《桂花雨》本是五年级的一篇怀念家乡的美文,但这节课却上得明显艰涩。这是什么原因呢?

课堂教学内容说到底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而这位教师却弄巧成拙,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所以,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学生的学力为依据。只有学生的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才能说教师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认为的,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简单从他人设计的形式中获取知识的结果,而是把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的组织和再组织,并把它放到已有的知识库中。每个学生走进课堂时,总有一个独特知识结构网和一个认知的基本态度,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选择教学内容。虽然维果茨基说过“只有跑到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结构比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但这个提前量不能跑得太远,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蹲下来看孩子”的意识,也就是用孩子的眼光审视文本,发现哪些才是孩子们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

一年级教材中有这样的识字教学内容:茄子、辣椒、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就这个文本而言可讲的东西很多。但对我们农村学生而言,又比城里的学生更容易些,他们生活在乡村,每家每户都有菜园子,随时都可以看到又细又长的青青豆角、绿色的黄瓜、紫色的茄子,藏在地下的萝卜等。所以,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先用一段情景交融的画面,帮助小朋友回忆家乡的菜园子。然后让学生模仿着绘声绘色地读,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自然会产生迁移,使语言与画面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感受菜园子的美丽,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美,浓浓的文化气息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印记。在这节课中,没有安排讲解,也没有热爱家乡的说教,只有影像观看。没有过多讲解,就是蹲下来看孩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声情并茂地读起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模仿是临摹与创造的复合,会产生独特的体验。

一般来讲,文本的内容远远大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能进入课堂教学范畴的内容,也应大于课堂教学实施的内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面面俱到,从一个问题接着跳向另一个问题,浅尝辄止,课堂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讲了,又等于什么都没讲。

将文本内容转变成教学内容时,应有“舍”,才会有“得”,有“粗”才会有“精”,应秉承“少即是多”的理念。张龙老师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篇文章节选自古典名著《儒林外史》,要讲的内容太丰富,张龙老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从“少即是多”的理念出发,用“抛锚式”教学法,整个课堂只用一个问题,即“请认真读课文,想想你心中的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来统领整个教学内容。问题像一个锚,扎根于语言文字的沃土。师生围绕问题这个“锚”,展示灵活的教与学的智慧。

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智慧,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武宁县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697 72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