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其能否成为压舱石,还需从市场走出来。
最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7月公募基金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8.8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股票型和债券型基金单月增速分别为4.74%和3.75%,货币基金增速达7.11%,这反映市场的持续磨底磨损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激发。
如何激发市场信心?27日,证监会、财政部等出台减半计征印花税、收紧IPO、规范股东减持、降低融资保证金等政策,其力度之大、政策之集中,史无先例。如此密集的利好,给市场带来脉冲式荷尔蒙,8月28日股市走出高开低走的行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符合政策预期,也是市场理性的一种表达。利好政策更期待内啡肽式的市场偏好表达,因其更理性、更持久,更能真正激发市场信心。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愈发成熟,这表现在各类投资者都积极主动地把外生性政策利好纳入自身投资逻辑,而非简单盲从和跟风。其实,任何利好政策都是一种权宜之计,因为单纯的政策难以给投资者带来稳定预期,消除市场不确定性;市场信心源于信任,唯有孕育中国资本市场的信任框架体系,才能真正聚敛起市场信心。
市场信任机制和框架体系,大致需基于以下几方面解析:
一是政府的行为必须围绕对市场充分信任这一信念。只有给予市场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更清楚地定义什么才是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才能真正使政府的政策诉求与投资者诉求保持原则一致。同时,对市场的信任、敬畏和尊重,一个可量化的评价指标是资本市场交易的可行自由度,任何抬高市场交易自由成本的行为,都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以规范股东减持政策为例,限制破发、破净和分红铁公鸡的上市公司股东在市场减持,应理解为引导相关股东进行允诺;应对市场做空力量,应提高市场可行自由,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效应。
二是市场信任来自于营造一个自发扩张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价格出清和到位,将可能带来不确定的因素控制在市场风险可成熟能力范围之内。市场的任何合法行为都是一种价格信号,让合法行为背后所承载的真实显示偏好都能在市场得到表达和配置,市场才能真正具有风险承载能力,才能真正有效整合分散知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以收紧IPO的政策为例,收紧是将IPO等节奏还给投资者,让市场供需双方基于自利偏好决定其供需结构、频次,让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表达的偏好来丰富供给体系,孕育出市场信任。
三是市场信任是建立在市场激励约束兼容的信托机制之上。当前国内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与投资机构、资金端与资产端等都存在明显的激励约束不兼容,这背离市场是供需双方合作博弈猎鹿场的本质内涵。
搭建合作博弈结构,是自下而上孕育市场信任的关键。对于目前国内基金公司与投资者间激励约束不兼容,直接的方式是推动公募基金等采取后端收费为主的模式,且基金出现亏损要限制其收取管理费等。
同时,要构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合作博弈,可通过不断完善信披制度、辩方举证制度和集体诉讼制度等,使各方权责对等。
人之所助者,信也。信任是市场的立足之基,为各主体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交易秩序,让各参与者都愿意表达自身真实显示偏好,市场信任机制才能内生,信心才能自发扩张。政策唯有更好服务于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交易秩序,才能转化成市场信心,否则政策利好就是一种公信力的信用背书,承载了其无法承受之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