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是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首个落户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当前,这一设施主体工程“进度条”全力推进,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看一看。
走进聚变堆园区11号科研厂房,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高达20米,外形像橘子瓣一样的实验平台,它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核心部件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它相当于是一个锅炉,能够为上亿度的等离子体运行提供高质量的真空环境,目前设备进入到最后的部件总装阶段。
【资料图】
聚变堆真空室的搭建十分不易,1/8扇段的壁厚从50毫米到100毫米,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大的变形,为了实现高真空条件,焊接变形精度必须控制在正负5毫米以内。在三年多的技术攻关过程中,科研人员掌握了精密成型、柔性自动化焊接等关键技术,形成了40多项专利。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副所长 陆坤
陆坤说:“高温等离子体它的运行环境是,需要在很高的真空下面进行聚变反应,真空室也是第一道的安全屏障,我们攻克相关的核心技术,所以这个真空室能够提供10的负6次方帕的这样的一个真空度。”
“人造太阳”要实现聚变,必须达到上亿度的温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系统测试平台,就是为了给“人造太阳”加热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强流射频负离子源核心技术的国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梁立振
梁立振说:“将我们的中性束注入器的能量和功率提上来,就为我们未来“人造太阳”里面的加热,能够提供更高的能量和更高的功率,整个射频负离子源参数的指标,达到了一个国际的先进水平。”
在聚变堆园区8号科研厂房的恒温洁净车间内,环向场圈绕制生产线刚刚完成设备安装和联调,这是全球范围内质量最大、尺寸最大的聚变堆超导磁体,它采用全球首创的高、中、低场混合导体设计方案,以此约束等离子体按照规定的位型进行工作。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文伟
文伟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二十大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发挥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实践的能力,争取早日攻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当中的,这个TF(环向场线圈)磁体的制造的关键技术,为未来我们更好地建设聚变堆积累经验。”
目前,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已经完成100多个关键里程碑建设任务及核心部件的设计、预研和测试验证,建成后可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