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正文

【财经观察】安徽抢跑“氢”能赛道_当前热文

时间: 2023-02-02 10:54:42 来源: 《徽商》杂志2022年11月刊

氢能产业链条长,从上游氢气制取,再到中间储运、加注、能量转换,直至下游终端应用,涉及能源、化工、交通等多个行业。特别是在最后的终端应用环节,短期看至少还存在“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两大拦路虎。

“今年1至10月,国家部委共发布47条氢能相关政策,地方合计出台逾300条氢能相关政策。”


(相关资料图)

这是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云在2022高工氢电年会上提及的一项数据。

氢,作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首位元素,是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的75%。因来源广泛、清洁脱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氢被认为是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转化的理想媒介。

在新能源车方兴未艾的当下,各地纷纷抢滩“氢”能赛道。

11月14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30年,力争氢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30000台/年,氢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超过20000辆/年,氢能产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

擘画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

安徽是国内较早进行氢能市场化探索的省份之一。

2019年12月26日,安徽首批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六安运行。截至目前,已有30辆氢能公交车每日驰骋在六安大街小巷,单车最高运营里程已超过20万公里。

2022年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六安市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全链条技术贯通。

为什么六安能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频频“出圈”?与这座城市有一家叫“明天氢能”的企业不无关系。

它的创始人是曾辗转于江淮、北汽、奇瑞等多家车企的汽车营销“大玩家”王朝云,明天氢能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燃料电池研究、应用及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衣宝廉团队。

2017年,明天氢能成立;2019年,中国第一个氢燃料电池自主技术产业化基地在明天氢能投产,一众国内车企与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明天氢能建成中国第一座万台级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工厂。

正是因为有六安和明天氢能的示范作用,安徽省内其他城市纷纷依托自身产业发展优势,切入氢能赛道。据《徽商》杂志记者不完全统计,市级层面,六安市、阜阳市、淮北市、芜湖市和铜陵市已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示范应用方面,除六安外,芜湖和马鞍山分别推广氢燃料电池公交车30辆、14辆;加氢站建设方面,安徽目前共建成9座加氢站,其中六安、芜湖、马鞍山各2座,铜陵、滁州、合肥均为1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规划》明确了安徽氢能发展路线图。

到2025年,形成以工业副产制氢为主体,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重点的氢源实现途径。力争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达10000台/年,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5000辆/年,加氢站达30座,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氢能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力争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超过30000台/年,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超过20000辆/年,加氢站数量超过120座,氢能产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

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区和集聚发展高地。

“发展燃料电池客车,对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完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标准法规、降低部件及整车成本有重大作用。规划的出台,将大力促进氢燃料汽车在安徽的推广应用。”安凯客车新能源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朱鹤接受《徽商》杂志记者采访时称。

“氢”装上路尚需爬坡过坎

相比于蓝图,氢能产业发展仍然缓慢。

氢能产业链条长,从上游氢气制取,再到中间储运、加注、能量转换,直至下游终端应用,涉及能源、化工、交通等多个行业。特别是在最后的终端应用环节,短期看至少还存在“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两大拦路虎。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8922辆。同期,中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640万辆。

造成这种云泥之别的一大客观原因即氢燃料电池车售价居高不下。

丰田中国9月26日宣布,第二代MIRAI(全球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在今年年底引入中国,官方市场建议零售价74.8万元起;而今年7月上市的国产长安深蓝SL03提供增程、纯电、氢能三种配置,对应售价分别为16.89万元、18.39万元至21.59万元、69.99万元。

衣宝廉院士曾列出一组数字:因为氢燃料电池发电机比较贵,导致一辆车的售价是燃油车的2至3倍,是锂电池车的1.5至2倍,一座加氢站的建设费用达到1200万元到1500万元,加1公斤氢需要60元至80元,而只有降到1公斤30元以下,氢燃料电池车才能跟燃油车竞争。

成本问题需要产业化、规模化去稀释,尚待时间填平。另一方面,技术掣肘也不容忽视。

安凯客车早在2004年起就联合合肥工业大学研发出第一代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样车,并于2006年在上海示范运营。但时至今日,其新能源客车销售主力产品仍为纯电巴士,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销售占比微乎其微。

朱鹤分析,从产业链上看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展、整车水平、系统水平和国外差距不大,不过底层的关键材料依然薄弱。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如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以及炭纸等材料大都采用进口材料。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建成的加氢站数量为270座,相较于遍布全国各地的加油站和充电桩,加氢站的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何实现技术突破?根据《规划》,安徽将发挥创新和产业优势,加快氢能产业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吸引集聚一批高水平人才团队,集中力量在氢制备、氢储运、氢加注以及氢应用等领域实现突破。

譬如,在氢储运领域,攻关氢气高压存储技术,开发70兆帕及以上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在氢加注领域,加大加氢站关键设备研发力度,探索降低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成本的有效路径,依托成熟加油站体系探索建设“油电氢气”一体化加氢站;在氢应用领域,将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研发高性能、低成本的氢燃料电池客车、轿车、重卡及专用车等。

“困难越来越大,收获越来越多,现在必须加深企业之间的技术、市场、资本各方面的合作,合力推动燃料电池示范成果和国家奖补政策的落地。”王朝云表示。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可再生能源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