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正文

清末民初, 安徽的那些钱庄 天天微速讯

时间: 2023-03-07 10:57:44 来源: 合肥晚报

曾经的北油坊巷,当时的德和庆钱庄就坐落在此

 清朝钱庄银票(资料图片)


(资料图)

德和庆银票上的签花

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形式,被誉为“银行的‘雏形’”,它为当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么,安徽的钱庄业是如何发展的呢?合肥第一家钱庄又是哪家呢?

一、安徽最早钱庄始于清咸丰年间

  说到钱庄,有人可能一下子会想到典当。的确,钱庄和典当都是一种金融形式,但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首先,钱庄的起源较晚,明万历五年(1577),当时的经济改革家庞尚鹏奏准设立钱铺,被史学界认定为钱庄法定之始;钱庄的业务以双方诚信为基础,可以说是薄利经营。如果直观一点的话,钱庄可以理解为是后来出现的银行的雏形。只不过现代的银行并非由钱庄发展而来,而是由国外传过来的。

  据史料记载,钱庄最初业务主要是货币兑换,后来增加了存款、放款和汇兑等业务。钱庄的营业对象主要是中小商业者,同时,钱庄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范围,哪方有利就将资金往哪方投放;在经营方式上,不仅与商业往来,同业间也有往来,不仅本埠同业往来,而且有埠际往来。

  所谓存款,分定期、活期两种,有的钱庄活期存款又分为甲乙两种。存款利率根据存期长短和银根松紧而定。抗战前存款月息一般四厘至八厘不等;战后受通货膨胀影响利率不断提高,有的定期存款利率1个月达到了20%。放款有信用与担保两种,一般以信用为主。有的钱庄完全视借款人信用程度而定,甚至放款不订契约;有的放款还有季节性规律,比如按季度来,因为古代商人常经营各种粮食、农副产品、土特产和药材等,都有季节性……这反映出了钱庄经营者的“经商之道”:这种信用放款适合商人心理,有利于业务开展。而汇兑方面,钱庄汇款多采用委托解付制,有的仅限于用在设有分庄的地区;汇水的高低,根据路途远近而定,一般在1‰左右。

  据史料记载,安徽最早的钱庄是开设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的望江陈德兴钱庄;到光绪年间时,钱庄已遍及安徽各地。据1919年《安徽六十县经济调查》对怀宁、休宁、芜湖、寿县、阜阳、太和等20个县的钱庄登记,共有92家。只不过大的钱庄都是有豪绅巨贾、官绅作后台。例如,江淮之间各地的钱庄中有72家属于李鸿章家族开设,每家资本约在白银3万两以上;六安麻埠阜丰银号钱庄,经营者祝老四系袁世凯的堂妹婿,该地金融、贸易曾受其左右;阜阳的益顺恒、益萃恒、汇昌和等钱庄都仰仗安徽督军倪嗣冲做后盾,汇昌和钱庄是倪嗣冲的女婿、出任过皖南镇守使的王慈生派人开设。

  开设钱庄,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赚钱、重利。不过,在众多的钱庄经营者中也有不重私利者,前文所说的望江县陈德兴钱庄经营者陈尚康就是一位。据史料记载,陈尚康经营的钱庄是一家著名的老店,有70多年的历史。因其善经营、会管理,钱庄业务兴隆,利润颇丰。但陈尚康以经营钱业方便乡邻,不谋高利盘剥,反而多次出资举办公益事业,颇受乡人爱戴。以至于1932年春他病逝后,吊唁者达数万人,全县乡民合送“仁者并寿”匾额一方。

  说钱庄是银行的“雏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庄的组织形式与后来的银行也有相同之处,按股份有限公司登记注册。大钱庄甚至比小银行规模还大。管理机构为董事会,设经理总揽全部事务,对董事会负责;副理、襄理协助经理工作;襄理以下按业务进行分工,各庄号依其规模大小分设若干部门或专业人员。

  二、合肥的第一家钱庄

  你知道合肥的钱庄是啥时候兴盛起来的,第一家钱庄又是哪家呢?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合肥第一家钱庄——德和庆号开业。当时的德和庆钱庄就坐落在今天的淮河路附近北油坊巷边上。

  德和庆钱庄的创始人叫曹浩云,他是徽州人,但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合肥李府的主要管事之一。1901年李鸿章病逝后,李氏家族内部纷争迭起。曹浩云通过多年积蓄薄有资财,而经营李府商业也累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加以淮系势力在全国的扩张,合肥人在外地为官作宦的人很多。官场的经济往来,迫切需要有一金融机构来疏畅通货。于是曹浩云决定在合肥创办钱庄。据曹浩云的后人撰文说,德和庆钱庄开业是当时庐州城一件大事,城里的世家大户、淮军耆宿、名流、商家齐来祝贺,门前鞭炮屑都积了三寸厚。  

  德和庆钱庄业务中,存款主要来源于合肥的政府厘金税收,圩户、地主、达官贵人家族的大额存款,还有就是百姓的私房钱。当时的利息还是比较高的,有人曾经在德和庆钱庄存了80块大洋,一年后他去取钱时换来了84块大洋。德和庆钱庄还有一项重要的业务汇兑,是钱庄通过服务赚取汇水。据曹浩云的后人撰文说,当时的汇兑一般是以银票的形式来完成。比如洋庄鸿义发到上海美孚公司进洋油(煤油),他的经理不可能携带大宗现银去上海,便要求德和庆钱庄给他开几张大额银票,他拿了这些银票交给美孚公司,美孚公司就将银票送到他往来的沪上钱庄入账。沪上钱庄的管楼验证了银票的真伪,并认可开出钱庄的信誉,便将款项登入美孚公司账上,这样汇兑的程序便算完成了。

  那么这银票怎么能让人相信,从而起到通货的作用呢?银票一般是纸的,也有布的,上面除了有大写的银码和钱庄的印信外,还有大管楼的签花。签花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行内通用的银码签花,不内行的人一般看不懂;另一个重要的签花由开出行管楼密写,就如同现今银行的密码,因为清末钱银业内都是预先互留密写签花的底,好在汇兑业务中互相鉴定,防止坏人伪造银票。而且,像德和庆这样全国知名的钱庄,它的银票经常可以直接当货币使用。

  当然,钱庄的服务态度也很好。据曹浩云的后人撰文说,德和庆钱庄营业大厅的窗口——格子雕花玻璃门一般全都打开,为客户服务;在大厅两边各摆四套硬木太师椅和茶几,以供客户饮茶吸烟。在大厅的一侧还有“包厢”——耳房,是招待显贵客人的,备有茶点、烟酒,还有鸦片烟具,是给大客户服务的。而且最让达官贵人放心的是,放在钱庄里的钱是很私密的,也是不受监督的。

  三、钱庄这样衰落

  随着德和庆的开设,合肥的钱庄慢慢地发展起来,利顺公、春生、同泰……到清末已有三四十家钱庄。一直到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合肥的钱庄才逐渐衰落。

  据史料记载,北伐之前,合肥驻军(北洋军阀的部队)以军队断饷士兵要哗变为由,强行向县商会筹借军饷,钱款由钱庄垫支。但很快北洋军队溃败,其借款无法收回,合肥第一家钱庄德和庆也因垫支过多难以为继而倒闭。

  1927年,津浦铁路货运停滞。合肥作为江淮地区的商品集散地而商旅云集,钱庄也随之兴旺了一段时间。但到了1931年长江流域水灾,加上日货倾销,民族工商业深受摧残,合肥市面萧条,钱庄也纷纷宣告停业清理,当时合肥较大的钱庄——“同康”、“益鑫隆”先后倒闭,“慎孚”改为上海太平银行合肥办事处。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合肥的钱庄全部停歇。

  和合肥一样,安徽省的钱庄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停歇,只有沦陷区的芜湖、蚌埠两地畸形发展,钱庄反而比抗战前增多。抗日战争胜利后,虽然国民政府对钱庄业实行限制政策,但众多的无照钱庄还是通过种种渠道获得政府默许,照样营业。只是短暂的繁荣,很快被通货膨胀所扼杀,不久纷纷关门歇业。只有少数维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当然也不是经营正常业务,而是靠囤积货物、做投机生意苟延残喘。

  虽然钱庄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作为一种金融形式,它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钱庄的信用放款、短期拆息等业务的发展,大大扶持了当时刚刚起步的民族工商业;同时,钱庄在促进商业发展、密切各地区间经济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通货膨胀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