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粮食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应对冲击,党中央一再强调保障粮食安全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从国际层面看,无论是以南美极端气候为代表的自然风险冲击、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地缘政治纠纷,还是逐步显现的贸易“逆全球化”趋势,都是过去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中鲜为遇见的挑战,需要全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从国内层面看,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散点型暴发给粮食的生产和收获都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双循环”宏观发展战略则为粮食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方向,因此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新常态下,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也必须坚持统一思想、立足实际、勇于创新。在此大背景下,江苏省应紧跟党中央步伐,扮演好在保障全国粮食安全这盘棋中的重要角色,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进一步夯实我省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江苏省是长三角地区唯一既能兼顾经济发展又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省份,在全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江苏省集“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流通枢纽”三重角色于一身,可以说我省的粮食工作既决定着长三角地区的粮食安全,也影响着全国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江苏省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在近年取得了较大成绩,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我省五次全优。通过不懈努力,我省基本形成了粮食储备充足、粮食质量可靠、应急体系完善的粮食安全新局面。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依然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一是从“粮食主产区”角色看,我省的粮食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改善,民众对肉类禽类消费的大幅增加,导致饲料用粮急剧增长,饲料用粮短缺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民众对优质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我省优质粮食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二是从“粮食主销区”角色看,我省在节粮减损新技术的推广和爱粮节粮社会风气的营造上都存在不足。三是从“粮食流通枢纽”角色看,我省粮食流通体系应对环境变化的准备尚不充分。
为夯实江苏省在全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省应依托在其中扮演的“三重角色”,拓宽视野,创新理念,持续发力,力争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此,我省须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筑牢“粮食主产区”底色。首先,我省要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大力提升优质粮源基地建设的综合服务水平,深入推动“优粮优产”,带动粮食种植业“优种优育、优种优植、优粮优收”;其次,要满足粮食市场消费需求,依托粮油加工业,积极开发多样化、多层次粮食产品序列,积极推动多品种、多用途优质专用粮食作物种植;再次,要持续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生产链、利益链对接,扩大市场生产规模、优化供给结构、提升生产技术、畅通流通环节、推广粮食文化、壮大人才队伍;最后,要坚持农户主体地位,引导囊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在内的新型粮食生产示范主体建设,筑牢优质粮油产品供应链体系基础。
二是要打造“粮食消费区”特色。首先,我省要利用好江苏“文化强省”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营造爱粮节粮的社会新风尚,引导社会大众关注粮食安全,增强粮食危机意识,倡导形成科学文明消费方式,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有效防止“舌尖上的浪费”;其次,要利用好江苏“科技强省”的优势,全方位提升粮食产后减损降耗能力,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多元服务功能,帮扶农户提升科学储粮水平,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技术上门培训和指导,最大化减少粮食产后损耗;最后,要利用好江苏“教育强省”的优势,加强节粮减损技术宣传,普及节粮减损知识,用好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平台,全面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
三是要依靠“粮食流通枢纽”增色。首先,要促进粮食物流的仓储、运输、供应等环节之间有效衔接和整合,使以粮食生产为导向的传统仓储物流体系向以粮食销售为导向转变;其次,要提高我省的粮食物流系统化水平,尤其是要提高我省粮食物流嵌入全国乃至全球粮食产业链的程度,要鼓励参与粮食物流运行的企业从全产业链视角考虑粮食物流的优化问题;再次,要厘清和理顺我省粮食的流量和流向,将全省的粮食加工和物流企业纳入统一的协同行动框架内,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最后,在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方面,要加强新建节点与原有节点之间的衔接程度,畅通上下游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物流通道,着力提升粮食物流的一体化水平。
(作者:张为付,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钱煜昊,省重点培育智库、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